其次,分析功能方面。如在冷鏈物流中,GIS不僅只關注整車貨物位置移動分析,還需要將冷凍貨物的傳感溫度 、保質期等信息與貨車本身行車里程、保養狀況、載重變化、油耗標準等各種動態屬性,與道路交通狀況、氣候狀況、加油、維修站分布等差異化的地理環境因素,甚至是與中轉站的吞吐能力、庫房濕度、溫度等環境信息相結合進行分析,及時了解貨物及車輛的動態變化,了解各地庫房的使用情況,對車輛配置、路徑選擇、中轉調度等物流活動進行分析,并提供支持。
GIS的物流管理更加“精細”
在智慧物流的物聯網環境下,GIS對貨物不僅是成批次空間分析與查詢,而可以具體到某一貨物,實現物流管理的精細化。
首先,拿沃爾瑪物流配送來說,在商品裝車發往分店的途中,借助GPS定位系統或者沿途設置的 RFID監測點,GIS可以準確地表達單件商品的位置與完備性,并預知準確的運抵時間;商品運抵門店后,一旦進入到RFID閱讀器覆蓋的場所,GIS還可以表現具體商品的位置,有效地防止商品失竊現象,并可以通過覆蓋分店的RFID閱讀器找到由顧客隨意放置的商品位置由店員歸位。
另外,GIS可以有效解決目前物流配送中配送員的單筆配送效率與多筆配送效率的優化問題,這是傳統GIS在智能物流中無法體現的。無論當前眾多電子商務公司的如京東、凡客,還是專門的物流配送如順豐、圓通等企業,廣大的配送員在分區配送的模式下基于人工的配送路線選擇,受配送分區大小、復雜情況、配送員對區域的熟悉度等影響,面對少則十來單,多則上百單的商品配送時,往往不能規劃出最優的配送秩序和配送線路,更不能有效撐控單筆商品在配送員手中的流傳情況,造成大量的客戶投訴和客戶流失。由于智慧物流下的單件識別和移動通信的突破,使得GIS可以完全克服這些問題,通過給物流員配備移動設備,借助GIS的分析功能,可以迅速的將不同配送區域下的配送任務分發到不同的配送員手中,并同時為配送員提供當批配送商品的最優配送方案,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通電子圍欄等技術實時撐控配送員和商品的動態,并傳遞給數據中心提供給管理者和客戶。
GIS物流應用趨向更加“開放”
在智慧物流的環境下,GIS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其地理分析功能,對商業決策進行輔助,并朝著開放的數據中心和公共信息平臺的趨勢發展。
首先,在智慧物流中,GIS不再是僅僅局限于企業物流管理系統本身的應用。借助于物聯網的識別功能,GIS可以很好的表現出不同種類商品在不同倉庫、不同區域、不同門店的流轉情況,從而可以將這些信息結合到相關區域的人群構成、收入能力、消費水平、社區狀況等商業地理分功能中,幫助做出人、車、庫房、路徑、幅射區域等最適合的物流計劃,甚至通過對顧客覆蓋率、連鎖網絡的優化、競爭狀況和市場飽和程度等分析,為選址、經營分區等商業決策提供更好的支持。GIS將更進一步加強與企業內部ERP、CRM等系統的結合,物流信息也將通過GIS的分析的提供給企業的整體決策。
其次,智慧物流強調數據中心以及公共平臺建設,這讓GIS的物流應用變得更加開放。在數據中心方面,例如北京的物美集團通過數據中心建設,從銷售方案、到采購方案、再到物流配送方案,整個流程的數據驅動,通過一系列數據的單證,實現物流的數據管理,對于GIS來說,其例如訂單來源、商品銷售、客戶、車輛、駕駛員等分布情況統計數據將被納入到整個物流管理的數據流中。在物流公共平臺方面,例如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由政府牽頭,物流企業加入的形式建設一個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面向社會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管理服務、技術服務和交易服務,可以有效解決重復開發,實現開發、運營一盤局,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GIS作為必不可少的技術平臺支撐,與單一企業運用相比,必然需要實現不同的信息團體之間地理空間數據獲取、管理、操縱、表達以及共享。例如OGIS開放式的地理信息處理服務,其在互操作性、對信息團體的支持作用、普遍存在性、可靠性、易用性、便攜性、合作性、可伸縮性、可擴展性、兼容性和可執行性方面的特點將進一步在物流中得到發揮。
從智能物流到智慧物流的跨躍,對GIS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為GIS功能的施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