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南京航海日期間,南京華能南方實業在江寧濱江開建鋼鐵物流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該項目利用先進IT技術,打造全國首個物聯網鋼鐵物流示范基地,預計今年底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年吞吐能力500萬噸,加工能力150萬噸,配送量200萬噸。
【鋼鐵物流基地落戶江寧】
近2年,鋼貿企業和鋼廠等開始建設物流園的信息可謂一波接著一波,讓人應接不暇。據筆者粗略統計,僅上周全國簽約或開業的物流園就達19個,其中就包括南京華能投資的首個物聯網鋼鐵示范基地。據不完全統計,截止至2011年,全國共有1200家鋼鐵物流園,而華東地區占到440家,占比高達37%,位居全國首位。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南京華能毅然決定投資10億,投身到這硝煙四起的“戰場”來,這也引起了外界對這一現象以及第三方物流行業的關注。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在中國起步較晚,與發達國際相比差距甚大。目前,歐洲使用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比例高達76%,美國的第三方物流比例占比為50%,而相比我國,僅有18%的生產企業和5.9%的商業企業依靠第三方物流。而從物流生產值來看,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從2004年的38.4萬億增長到2011年的158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2.4%。從未來的發展角度來看,第三方物流在中國依然存在巨大發展空間,從而吸引了大量企業紛紛投入這個產業中。
作為新建的物流園,現代化鋼鐵物流園與傳統物流園還是擁有一定的區別的。它比拼的不僅僅是倉儲配送加工一體化等傳統物流園項目。取而代之的則是物品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物聯網發展模式。物聯網的應用實現了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管理,是有效提高供應鏈管理的一種新模式。鋼鐵行業在整個產業鏈中屬于中間環節,如何有效的銜接上游原料供應和下游終端用戶,物聯網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從而打造整個鋼鐵行業高效供應鏈。
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它高昂的成本。據筆者了解,作為物聯網基礎設備的RFID無線射頻手持終端,價格就高達上萬元,其他硬件成本的投入可以說是只高不低。因此,要真正做到一個物聯網模式的鋼鐵物流園,一定是一項高成本的工程。這方面的博弈也是讓物流園投資者十分矛盾的。南京華能投資的物流園,將物聯網引入,無疑是可以彌補傳統物流園的缺陷,開拓創新,優化各個節點的流程以及管理效率,從而可以尋求新的增長點。
從企業本身來說,南京華能多年來經營煤炭、金屬貿易和金屬物流等業務。隨著鋼材價格的大幅下滑以及煤炭“黃金十年”的悄然離去,也使得它在不斷尋找鋼材及煤炭之外的新的增長點。物流業被列為“十二五”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這其中的機會和發展前景是不言而喻的,在國家經濟大環境的逐步趨穩的情況下,提前布局高端的物聯網鋼鐵物流園,無疑是個明智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