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運輸與物流都是當今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熱點。兩者雖然側重點不同,但相互有內在聯系。智能運輸可提升物流服務的質量,物流的發展又為智能運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研究兩者的關系和功能特點,以信息為紐帶,構筑智能物流系統的框架結構,對兩者的發展規劃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促進兩者的協調發展。
1 現代物流
1.1現代物流的條件
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存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物流是一種服務行業。它雖然不會改變所服務貨物(產品)的物理或化學特性,但它可以通過優質高效的系統化物流服務,實現產品的增值。
現代物流業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在西方國家得到大規模發展,由最初的成品配送發展為貫穿生產、倉儲、搬運、配送以及流通的綜合物流過程到90年代更進一步發展為上、下游企業互相配合、互為影響的供應鏈管理。通過對企業各項物流活動的整合達到提高效率、節省時間和費用的效果在美國和歐洲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工商企業分別為58%和76 % 。
剖析國外成功的現代物流型企業,現代物流有三個基本條件:① 以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網絡做后盾。信息網絡的作用和價值是物流業的中心環節,用于計劃的信息及通信系統在各企業間的統一(或兼容),可以使從原材料到制成品的信息與產品信息、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從而在使客戶得到滿意服務的同時,節省運輸時間和降低企業經營成本② 具有先進的物流基礎平臺。它包括可靠的運輸網絡,先進的運載工具和倉儲設施為大型企業(或供貨商)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網絡化運輸服務。③ 實施高度系統化、集約化的管理體制將物流過程中運輸、存儲、包裝、裝卸、配送等諸環節,通過信息共享,集合成一體化系統,向客戶提供高度可靠的物流服務,實現將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數量和價格,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提供給所需要的顧客。
1.2 智能運輸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降低 貨 物 運輸成本,縮短貨物送達時間,隨時掌握貨物在途中的狀態,是整個物流運輸管理巾的重要環節。近年興起的智能運輸恰恰能滿足貨物運輸這些方面的需求智能運輸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systems)的核心是應用現代通信、信息、網絡、控制、電子等技術,建立一個高效運輸系統I?-它包括:先進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先進的交通管理系統,先進的車輛控制系統,營運貨車管理系統,電子收費系統,緊急救援系統等。這些技術的成功應用能夠使人和物以更快、更安全的方式完成空間移動,顯著地減少交通事故,緩解交通擁擠。智能運輸與物流都具有信息管理網絡化、實時化的要求。將智能運輸技術與物流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智能運輸為物流管理創造了一個快捷、可靠的運輸網絡,降低了物流成本;反過來物流管理也為智能運輸產品與服務開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可促進智能運輸的發展。兩者的結合面是運輸信息的管理與服務。表1為ITS可向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內容。

2 智能運輸技術應用
2.1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分為三個層次:戰略層、決策層和作業層戰略層主要在信息的支持下,研究確定長期發展戰略;決策層則要求物流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物流戰略和策略的可選方案的篩選上,以成本一效益為準則,鑒別或評估車輛調配計劃、存貨管理、倉儲設施配備與選址方案等作業層是指日常物流管理與交易業務的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訂貨管理:主要處理各貨主或銷售網點的訂貨或購買需求,如合同管理、制定供貨計劃等;
② 倉儲管理:主要負責貨物的驗收、庫位的分配、庫存量查詢以及庫存優化管理等;
③ 配送管理:針對供貨的需求,確定配送公司(車輛、人員)和配送路線,實現最佳配載等;
④ 財務管理:處理與物流企業相關的各項收人和支出的結算,財務狀況的統計及查詢等;
⑤ 車貨動態控制:主要負責車輛和貨物運輸過程中的查詢與調度管理、突發事件的處理等。
2. 2 智能運輸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ITS通過技術平臺可向物流企業管理提供的服務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管理和車貨集中動態控制兩方面,如提供當前道路交通信息、線路誘導信息,為物流企業的優化運輸方案制定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對車輛位置狀態的實時跟蹤,可向物流企業甚至客戶提供車輛預計到達時間,為物流中心的配送計劃、倉庫存貨戰略的確定提供依據。圖l為智能運輸與物流管理的界面圖由圖可知,在現代物流發展過程中,主要可在以下四個方面利用智能運輸技術:① 移動信息技術。為了將移動的車輛信息納人物流運轉的信息鏈中,則需要使用移動信息系統。該系統和物流企業的信息中心構成統一的整體。確定的合同數據、運輸路線數。

圖 1 智能運輸與物流管理界面圖
車輛數據和行駛數據都需要進行收集、存儲、交換和處理將貨運車輛納人信息鏈所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在車輛上配置(便攜式)計算機或專門開發的信息處理和無線發射與接收裝置車輛定位技術車輛的實時定位,有助于物流控制中心在任意時刻查詢車輛的地理位置并在電子地圖上直觀地顯現出來動態掌握車輛所在位置可幫助物流企業優化車輛配載和調度。另外,車輛定位技術也是搜尋被盔車輛的一個輔助手段,這對運輸貴重貨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技術是車輛定位最常見的解決方案。
對于網絡GPS的用戶,還可使用GSM(group special mobile)的話音功能與司機進行通話或使用安裝在運輸工具上的漢字液晶顯示屏,進行漢字消息收發。駕駛員按下相應的功能鍵,將需要了解的道路交通情況的請求和當前運行狀況信息反饋到網絡GPS。網絡GPS工作站管理員在顯示屏上確認后,可傳送相關信息,同時也了解并控制整個運輸作業的準確性(如發車時間、到貨時間、卸貨時間、返回時間等)_③ 車輛識別技術。借助電子識別系統,使運輸中的貨物可通過一個號碼和特別的信息加以區別,方便運輸途中時間及地點的跟蹤與監控。還可以與其它系統銜接,用于控制物流中運輸、轉運、代銷和存儲過程④ 通信與網絡技術在現代運輸網絡中,數據越來越多地需要遠程輸送與交換。采用標準化電子數據交換EDI(electrical data interchange)信息網,可使數據具有較好的兼容性與適用性,有利于加速信息。流程,降低手工輸人錯誤率,減少紙張需求以及使數據易于檢驗等。遠程數據通信可利用專門的數據交換網(如X25),也可借用互聯網(intemet)。由于互聯網絡具有低通訊成本、高互聯通率的優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貨運企業把互聯網作為數據交換臺,進行數據通信。
基于網絡 的及時、準確的信息傳遞保證了物流系統高度集約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證了物流網絡各節點和總部之間以及各網節點之間的信息充分共享它能夠使物流企業實時地掌握運輸計劃和倉儲計劃的執行情況、貨物在倉庫和在途情況,準確地預估貨物的銷售和庫存情況,從而組織新一輪的生產資料采購和生產過程。同時它能夠使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客戶的采購或供應信息,并及時作出響應,實現整個物流系統的高效運轉。
3 智能物流運輸系統的初步設想
3.1 物流系統信息化要求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基礎。沒有物流的信息化,就沒有貨物流動的無隙性,也就沒有物流相關資金的流動性。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化和計算機化、物流信息傳遞的標準化和實時化等因此,條形碼技術、數據庫技術、EDI等技術與觀念必將在我國物流發展中逐漸得到重視與應用。
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借助于網絡和通信技術,在規范的運輸市場交易系統的支持下,以貨物運輸權利作為“標的”,按“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和系統資源優先”的原則,由計算機自動撮合成交物流企業以運輸為主線,運用GPS和EDI等技術,通過對物流全過程的計劃管理、過程監控、車輛調度等,實現物流運輸的智能化。
3.2 物流企業智能物流運輸系統的基本框架
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其業務的核心為客戶提供生產(流通)供應鏈管理服務_隨著物流服務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優化的市場物流管理模式是建立區域的物流交易中心,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合理的技術平臺,變信息封閉型為開放型,變信息單方向、單通道傳送為雙方向、多通道的傳送,使貨運市場的信息、資源在共享的基礎上得到優化利用在智能運輸系統的輔助下,使貨物運輸全過程始終處于動態控制中,達到社會物流優化目標典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智能運輸系統的框架如圖2所示該系統的基本功能有:
① 收集市場業務信息。主要來自于兩方面;其一通過通信網絡和EDI,接收運輸市場的交易信息,參與貨物運輸“標的”競標,中標的貨物業務即進人本企業的數據庫;其二通過客戶服務系統,取得長期、固定客戶的業務需求信息,也同樣集中存儲于數據倉庫中。
② 取得道路交通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和GPS,利用交通控制中心的資源,取得運輸網絡上的道路交通狀態信息和企業車輛位置信息,實現對車輛的動態跟蹤。設置信息咨詢服務器,一方面供企業生產管理決策之用;另一方面結合車輛載貨信息,向客戶提供貨運動態信息。③ 可視化管理平臺,是物流企業車輛運用計劃、運輸方案優化、車貨動態控制等工作平臺。需要開發相應的軟件,實現計算機輔助決策的功能。④ 倉儲管理、財務管理和客戶服務子系統,是企業對客戶實行全程供應鏈管理的必要組成部分。也需要開發相關的軟件,與運輸調度功能相結合,構成完整的智能物流運輸系統。

圖2 智能物流運輸系統框架
4 案例分析
當前,中國經營水平較高的物流企業,大都實現了業務管理計算機化、上海浦菱儲運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中日合資的物流企業。主要經營進口的或中日合資企業生產的家電產品(如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的全國配送業務。在全國東南西北的城市設有18個運輸節點(分支機構)。該公司基于Internet開發了運輸/倉庫管理系統。在上海總部設立了信息中心,通過Internet對各分支機構進行統一管理。在公司所屬的50輛長途廂式貨車上安裝了GPS定位裝置,每隔一定時段(如1h)總部可以對車輛的當前位置進行確認。需要時,可通過GSM與司機進行聯系,下達指令或了解發生的問題,客戶可以用公司提供的用戶密碼登錄該管理系統,進行有關信息查詢。顯然,該公司的運輸/倉庫管理系統,僅是生產管理系統,要實現物流管理智能化尚需在以下方面進行完善:
① 訂單信息電子化。將客戶貨運需求信息以電子訂單方式,通過Internet傳遞至公司信息中心,直接進人倉庫數據庫;
② 開發運輸調度計算機輔助系統在信息電子化的基礎上,通過開發運輸決策支持系統,實現車輛運用方案優化制訂;
③ 開發財務管理子系統該系統除完成企業內部的經濟效益和成本核算外還能通過EDI與客戶實現合同處理與費用結算,提供B2B(businessto business)的電子商務服務。
來源:RFID世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