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把物體與網絡及存儲集控系統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與自動控制,以實現對物體進行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是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代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后金融危機時代新一輪全球經濟發展迫切需要新的驅動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相互融合,物聯網技術日趨成熟,以“物物智能互聯”為核心的時代快速到來。在此背景下,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繼提出了物聯網戰略,以搶占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我國也將物聯網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北京、上海、浙江和我省的南京、無錫、徐州等地都在開展物聯網發展戰略研究,制定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扶持產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物聯網產業正逐步成為各地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宿遷市發展物聯網產業的重要性
從互聯網時代到物聯網時代變革給宿遷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物聯網是新一代IT技術變革和知識經濟發展的產物。在互聯網時代,信息資源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在物聯網時代,信息資源成為一切資源中最基本的資源,對其他資源能夠起到節約、替代、拓展、創新等巨大作用,信息資源的開發程度和利用水平決定人們對物質能量資源的開發程度和利用水平。“感知宿遷”建設就是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分析、處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新模式,面向未來構建一種更新的城市形態。目前,物聯網方興未艾,發達地區也剛剛起步,以培育、發展物聯網產業為契機,加快推進“感知宿遷”建設,就是搶抓新一輪信息技術的發展機遇、加快我市向信息社會轉型,就是打造更高層次的“軟環境”,早抓一步就能先人一步,就能搶占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制高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城市未來發展的制高點。
物聯網是從“網上宿遷”、“數字宿遷”到“感知宿遷”、“智慧宿遷”的跨越發展之路。市政府門戶網站“網上宿遷”已正式建成運行多年,在信息發布、聯系群眾、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數字宿遷”包含了數字地圖、電子政務和各部門業務應用系統等以數字化為特征的各種系統、網絡,其主要是一個方面、一個部門或一個系統孤立的信息數字化管理和運用。在建設和諧社會和服務型政府的形勢背景下,社會對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物聯網收集、處理、分析海量信息,建設“感知宿遷”、“智慧宿遷”,將實現城市發展互聯互通、充分整合、協同運作、創新發展的新模式;將實現工業化、城市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將改變人們信息交互的方式,提高實時信息處理能力及感應與響應速度,幫助政府、企業、個人更好地作出決策,促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和諧發展。物聯網是實現“感知宿遷”、“智慧宿遷”的惟一途徑。建設“感知宿遷”是增強區域競爭力、實現宿遷更大突破的保障。建設“感知宿遷”,發展物聯網產業,是我市經濟轉型升級、增強區域競爭力、實現宿遷更大突破的重要路徑。第一,它是經濟增長的“倍增器”。一方面,物聯網產業本身就將成為一個重要增長點;另一方面,物聯網技術能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產生強大的關聯和帶動效應,使傳統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方式與組織形態發生變革,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衍生新的產業形態。第二,它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物聯網有助于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助于強化對節能減排的監管。第三,它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將促進我市產業升級換代,進一步增強產業的競爭能力。第四,它是打造平安宿遷的技術保障。加快感知技術在制造業、服務業和農業等領域的應用,將使這些產業實現升級改造,實現從“一般制造”向“感知制造”、從“一般服務”向“感知服務”、“一般農業”向“感知農業”的轉型升級。
二、“十二五”期間,宿遷市發展物聯網產業的重點
以“感知政務”為示范,啟動實施“感知宿遷”。啟動建設政務物聯網,通過整合現有城市管理系統資源,依托現有電子政務基礎,建立開放、共享的政務物聯網架構體系,率先在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城市運行管理、醫療衛生等領域示范建設物聯網項目,逐步形成政府各部門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新局面,提高政府部門行政效能和決策能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精準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宿遷“智能服務”品牌。
以“感知食品”為核心,建設中國感知食品中心。堅持以感知食品為突破口,以實施感知蘇酒、感知宿農、感知宿漁、感知宿旅、感知宿水等“感知宿遷”示范工程建設為載體,建立物聯網特色先行示范區,打造輻射全國的“食品感知”中心。重點實施三大工程:感知蘇酒。依托蘇酒集團,圍繞洋河、雙溝品牌形象提升,運用物聯網技術解決高檔白酒的溯源、防偽、串貨等問題,提高酒品質量穩定性,解決產品的假冒侵權,維護市場秩序;感知宿農。重點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園以及特色農業產業基地,通過運用感知精準農業技術、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等物聯網技術,逐漸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和市場營銷的科學化和智能化,將高效農業提升為智慧農業,把我市現代農業打造成省內第一、全國知名;感知宿漁。結合我市豐富的水產資源,運用水產養殖環境智能監控系統、流通物聯等技術,實現漁業的精準管理,唱響“宿漁”水產品牌。
頁次:1/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