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來源:華夏物聯網
華夏物聯網研究中心:專家認為,當前物聯網發展仍有三個難題亟待破解,即如何解決物聯網應用市場的碎片化需求與規模化供給的矛盾,如何解決供給的分散化與需求的一體化的矛盾,如何解決需求的不成熟與技術的不成熟的矛盾。
碎片化需求與規模化供給的矛盾,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目前最突出,也是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長期存在的難題。 傳統信息產業的發展具有標準化和規模特征,而物聯網產業恰恰與這個規律相悖。物聯網的應用需要與具體的行業需求相結合,其應用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散的,如傳感器,以及基于傳感器的相關設備和面向各種行業的解決方案,在很大程度上缺乏通用性,難以形成規模化的應用。“當然也不是絕對沒有通用性,可能在局部具有通用性,但在行業之間,或者行業內部,通用性就很差。這是其與應用緊密結合的特點所決定的。”安筱鵬強調,物聯網產業發展面對的是多個行業不同的需求,小規模的細分市場,單一產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之間的可通用性和可移植性較差,他將物聯網的這個特性稱之為“需求碎片化特征”。
國際電聯2005年發布的第一份關于物聯網的報告中,在談到物聯網面臨的挑戰時,就提到過這個問題:物聯網面臨的挑戰,不僅僅在于技術問題,而且在于市場的規模化應用。一方面,規模化行業應用的不足,是制約物聯網產業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和標準化的重大瓶頸,難以激發產業鏈各環節參與投入的熱情;另一方面,只有規模化供給才能降低成本,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機制,才會有市場發展的動力。
為此,專家認為,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關鍵是要探索商業模式,解決行業的知識集成、共性平臺建設的問題,要將零散化應用整合為規模化效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突破。“事實上建立什么樣的商業模式,需要在實踐中探索,現在還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但其中一個方向是:我們在物聯網發展過程中,要關注商業模式創新。在物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技術創新,更要關注商業模式創新,因為只有建立在成功商業模式基礎上的技術創新,才有產業化的堅實基礎。”因此,在物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良性互動,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如果說有些企業在物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脫穎而出,那它一定是在商業模式上有了重大突破。
其次,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如何解決供給的分散化與需求一體化的矛盾,也就是誰來整合物聯網產業上下游資源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突出。事實上,使用物聯網技術的用戶,對采用什么技術其實并不關心——他不關心你的技術是叫物聯網,還是傳感網;你的運算是叫云計算,還是框計算——用戶最關心的,是新技術在管理、生產、服務、銷售、品牌等方面所能帶來的價值和收益,給企業核心業務帶來的促進。所以,用戶最需要的是提供從規劃、咨詢、安裝、維修到教育培訓的一體化服務,是能夠提供物聯網相關設備、網絡、運營、服務集成化的解決方案。這是物聯網產業在終端需求與傳統網絡的最大區別。 現階段我國物聯網產業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從供給來看,不僅僅缺乏技術、產品和標準,更缺乏能夠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集成商。
目前,電信運營商在積極探索提供行業解決方案,但在短時期內,仍難以跨越行業知識、人才結構和運營機制等問題的束縛;而對于傳統軟件系統集成商來說,其本身缺乏整合物聯網設備、網絡的能力,又不具備物聯網應用行業知識的儲備能力;但物聯網用戶,例如交通、電力、工業等領域的大型企業,雖然他們都具有豐富的運營經驗,但受體制的影響,很難成為社會化的供應企業;作為未來物聯網設備的重要提供商之一——傳統的網絡設備制造商,也已經在物聯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技術、產品的儲備,但它們也僅僅只能提供產品,在提供解決方案方面面臨很多問題;最后是像埃森哲、IBM這樣的跨國公司,作為系統集成服務商,他們是最具有影響力,也最具有能力能夠整合物聯網設備的網絡軟件跨行業支持的企業,但費用又太高。
面對這么多物聯網產業主體,究竟誰來整合物聯網產業上下游資源呢?專家認為,我國要積極培育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我認為,在物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在很多細分行業里,將會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為行業提供解決方案,這在未來將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我們需要支持這樣的企業,加快培育跨技術、跨網絡、跨平臺、跨應用的一體化高端的綜合集成服務能力。也就是說,圍繞物理網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快培育和發展集信息化、咨詢設計、項目實施、系統運維和專業培訓為一體的信息技術服務,加強行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推廣,提高行業信息化的服務能力。在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過程中,加強物聯網產業鏈的合作,建立市場需求,拉動產業發展的機制,需要建立一個整合資源的機制,加快培養一批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本土的資源集成商。
針對解決需求與技術的不成熟的矛盾,對中國來說,就是如何發揮大國、大市場的優勢,來促進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就技術本身來說,在物聯網的感知、網絡、應用任何一個層面上都可以提供多種技術選擇,但目前物聯網相關技術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需求是不明確的,由此就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前期不成熟技術的成本問題給產業發展帶來阻礙,以及技術的不確定性所引發的相關標準、商業模式、產業組織形態等一系列問題。而物聯網的應用需求是非常復雜的,涉及到多個行業和應用領域,縱向又與多個產業鏈主體密切相關,缺乏組織協調、統領、整合產業鏈的主導,各個環節之間合作的難度非常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重要的是要促進技術和市場整合。
首先,要在國家戰略部署中,加大對物聯網的布局。“我們以前這么做過,希望以后還要堅持。如在863、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部署。其次,加大開展物聯網試點示范工作。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推這一工作,但安筱鵬建議,下一步需要進一步明確物聯網試點示范的基本原則和目標。要在需求迫切、效果明顯、有一定產業基礎,而且從物聯網產業來說,市場前景比較廣闊的行業和領域開展。如國家智能建網、高速鐵路建設,環保和安全等領域。此外,試點示范需要解決技術、產品標準的可行性問題,在試點示范過程中,要更關注探索建立一種什么樣的商業模式,還要考慮到如何培育行業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和建立行業應用的樣本。 第三,要加大培育能夠整合物聯網產業鏈資源的企業。他說,回顧中國在技術發展的創新過程中,他們多大程度地用好了大國大市場的優勢,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產業自主發展能力。如在家電、移動通信、高鐵等產業的自主創新中,正是充分發揮了大國大市場的優勢,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在發展物聯網產業的過程中,也需要借鑒這樣的成功經驗,建立相應的產業聯盟,圍繞產業鏈的重大需求,以重大應用需求為牽引,在國家各類重大專項中,組織開展面向產業鏈的協調創新,而不單單是某個技術、某個企業的創新。第四,推動地方和中央的聯動。“十二五”期間,需要把中央與地方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建立起面向產業鏈的協同的推進機制,才有利于發揮我國大國大市場的優勢,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