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提出了今后發展冷鏈物流的七項任務,其中第二項就是“完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規劃》提出:要重點制定和推廣一批農產品冷鏈物流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建立以HACCP為基礎的全程質量控制體系,積極推行質量安全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那么,應如何建立健全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呢?近日,記者就此專訪了北京物資學院副校長、國家公益課題子課題——“冷鏈物流標準體系研究”課題組負責人翁心剛教授。
“標準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促進冷鏈物流不同節點有效銜接。”對于冷鏈物流標準的作用,北京物資學院副校長翁心剛如此認為。他說,真正的現代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能夠提供一體化的冷鏈物流服務。但就我國目前來說,很多企業提供的只是冷鏈服務中的某個環節,或者運輸、或者存儲;而這些單一環節的服務往往不是獨立的,而是存在于生產、批發零售等企業的內部,并且占據了冷鏈物流服務的大部分產值。因此,扶持冷鏈物流,不僅僅要扶持第三方,也要扶持散落在各個生產企業的點,而這些點的規范和有效銜接主要依靠的就是標準。
那么,要制定出可靠、可行的標準,就必須要了解這些點產生的原因——市場因素。因此在研究冷鏈物流標準之前,要弄清楚我國冷鏈物流現狀。
政府要培育市場
去年出臺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最近出臺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但冷鏈物流發展的根本動力,還是要靠市場。
以前,消費者對冷鏈需求水平比較低,所以冷鏈發展比較滯后。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安全重視程度的提高,消費者購買蔬菜越來越重視一個“鮮”字,冷鏈物流業也隨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而從企業的角度講,效益才是發展的動力。翁心剛訴記者,現在業內普遍的一種說法是,由于沒有采用冷鏈物流,我們損失了多少水果,腐爛了多少蔬菜。而采用冷鏈物流,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減少損失。但采用冷鏈物流,需要的成本投入可能遠遠大于蔬菜損失的價值。“假如一個企業在運輸過程中,采用冷鏈物流可能會少損失兩百斤蔬菜。是兩百斤蔬菜的價值高,還是冷鏈物流的成本高?這是一個成本換算的問題,企業的賬自然能算得很清楚。”翁心剛說。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冷鏈物流確實可以減少損失,從而節省更多的土地來生產糧食,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效益才是其生存的基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在超市里,一般放在低溫貨架上的食品,身價少則高出一般食品幾倍,甚至十幾倍。“當然,消費能力是分層次的,有的人愿意買——比如龍蝦——消費者有需求,冷鏈物流發展也相對成熟。但是我國消費水平畢竟有限,大部分人還是‘惟價格論’”。因此,冷鏈物流的發展程度還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有效益才會有前景。這也是一個需要隨經濟發展慢慢推進的過程。
因此,政府應該推廣一些節能型、簡易、成本低、性價比高的冷鏈物流設施,盡量降低冷鏈物流成本,這樣才容易讓消費者買單。
標準的幾個問題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冷鏈物流并不是一體化服務,而是由若干‘點’串成的。
因此,用標準來規范這些點之間的串聯是有必要的。”翁心剛告訴記者,現在銷售、批發、零售等環節大多是符合冷鏈要求的,但環節之間的交接還存在問題,需要標準約束。就目前來說,我國冷鏈物流擁有的一些標準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標準在某些環節的缺失問題。其實,我國當前的冷鏈物流標準不下兩百項,但針對流通環節、如何銜接接口的部分比較少。拿易腐食品來說,生產、物流、銷售都有溫度標準,但在交接過程中,卻極易產生溫度記錄的空白點。誰來進行溫度記錄,誰來保持恒定溫度區間等,都是目前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標準并不是越多越好。比如有的環節標準過于復雜,匯總起來有一本漢語大字典那么厚,企業執行時還要現‘查字典’,這就不好了。”翁心剛說。冷鏈物流標準既要覆蓋整個流程,也要該概述的概述,該細分的細分,簡單而統一。
二是標準缺乏系統性,不同性質標準之間缺乏協調,存在重復建設現象。目前,很多標準是不同部門根據不同的管理需要來制定的,僅能滿足某一個部門或某個環節管理的需要。因此,在今后標準的修訂過程中,各部門要加強溝通,達到標準的統一性。
三是國際標準采用比例較低。翁心剛說,冷鏈物流標準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系統性。這一點,國內應該更多的借鑒國外經驗,特別是在我國已經實現流通國際化的大背景下。
保證標準的執行
“其實標準的最大問題就是執行難,而執行難的原因還是在于制定。”翁心剛說。因為專家在制定標準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執行需要的現實條件和企業的承受能力。
作為政府來說,要通過制定政策來扶持企業的發展,通過標準來規范企業的發展。而冷鏈物流標準需要多部門協調,考慮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要有企業的充分參與,吸收國際先進通行做法,不只在理論上保證冷鏈物流標準的完備性,更要保證其執行的可行性。
因此,政府更多的是應該制定強制性、基礎性、通用性標準,以及確保標準順利執行的標準。強制性標準可以保證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必須執行。比如一袋牛奶,企業是有流通標準的,但是流通企業是否會按照這個標準去做,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的強制標準和強制監管。
當然,也要明確哪些要通過強制標準,哪些要采用通用標準。比方說蔬菜,都通過冷鏈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制定通用性標準,以確保有實力的企業提高生產效率,作為其做強做大的保證。
除了規定產品本身在什么環境下進行流通,還要制定一個規范,來指導企業怎么來執行相關標準,保證各個環節有效的銜接,使標準得到真正的執行。而若企業不執行標準,應該有相應的懲處措施。“有些標準,也并不一定是由政府或協會來制定的,而是要求企業制定自己的作業標準,這樣企業才有執行的動力和能力。”翁心剛說。
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