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運行態勢來看,2010年上半年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長在10%以上,比去年的增長速度有所加快,物流增加值的增幅也在10%左右,也高于去年水平3個百分點,增長明顯。
物流企業的業務量,特別是貨運業務量顯著回升。進口物流市場非常活躍,特別是煤炭和石油增長非常強勁,煤炭在大宗物資進口當中出現了新的動向,過去是國內煤炭從北向南運。隨著國際經濟的不景氣,國際煤炭價格在不斷下跌,我們國家進口煤炭的數量在快速增長。
物流企業的經營狀況繼續好轉,特別是一些大型的龍頭企業的物流經營狀況,在進入2010年以后得到了很大改觀。
對物流業的發展特點,歸納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物流業務外包趨勢日益增強。過去通過宣傳、鼓動、推動來做這個工作。現在來看,大的制造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的外包自覺性很強,現在外包的意愿沒有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兩個,第一是外包缺乏比較高水平、高質量的物流企業來承接服務。第二是缺乏針對大型制造業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的物流問題解決方案。而物流問題解決方案的研究、制定是物流企業和制造業企業、商貿流通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也是我們的弱項。所以我們說政府在推動物流發展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工作還有普及管理知識、提升管理技能的任務。現在物流市場很熱,大家都在埋頭做這個事情。實際上還要做一些真正的基礎工作。我去湖北跟邵邁局長談到這個問題,我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過去政府部門很少做這些事情。過去政府是批項目,而現在退回來幫助企業解決相關技能,這個方面的工作很弱。金融危機的影響使我們國家完成了一輪物流企業的洗牌過程。第三是物流企業日益重視信息化和供應鏈的核心技術。我們過去認為我的技術高,別人不需要,實際上這是雙向的國家,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里面的第一條就是培育需求,第二條就是有良好的服務。這兩個不是先有誰、后有誰的問題,而是需要相互促進,相互提攜發展。第四就是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的物流業率先發展。內蒙就是在這一輪的振興當中快速發展的地區之一。
按照全面發展狀況,物流業在未來可能會出現八個方面的發展趨勢。第一就是物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政府已經清楚了推動物流發展的抓手在哪里,方向在哪里,將來針對性的改善環境,將環境營造得更好。第二是物流業發展的各項基礎得到加強,包括基礎化工作、信息化工作,包括物流關鍵技術的研發等等。第三,物流一體化服務趨勢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很多文件里面都明確提出了鼓勵物流業、制造業、商貿流通業實現無縫對接和一體化服務。第四,物流發展將進一步向產業滲透。物流服務不再是單純的提供服務,而是利用服務的資源,沿著服務的鏈條,向兩端去延伸,比如近幾年發展比較快的物流金融業,中國儲運有限公司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去年將倉單質押業務做到600億左右的水平。哪怕收益只有1%,在不增加任何設施和人員的情況下,實施管理流程和增加服務內容就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收益。第五,物流服務的專業化和精益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十幾二十年來運輸服務的面貌改變的很小,基礎設施改變很大。原因就是運輸服務的專業化程度和精益化程度很低,不能針對運輸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提供能夠滿足產業提升發展的服務。第六,工商企業的物流服務外包成為主體的趨勢。第七,綠色物流的發展將會得到重視。
第二,面臨的政策問題。歸納起來有幾個方面。
一是稅收政策問題。我們現在面臨的是物流各環節的營業稅稅率不統一,運輸營業稅3%,倉儲營業稅是5%。物流是多種樣式、多種環節服務,稅率的不統一使發展物流時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面臨各種困難,所以要統一稅率。希望減按5%、減按3%收取。如果可以通過,對物流業的發展是非常好的消息。如果減按3%,再加上外包過程中的抵扣,稅負將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第二就是解決重復征稅的問題。原來是試點,現在試點權放到了省里面,為加速進創造了條件。我們也到省里去了解,有的省市認為無法操作,我們也要創造操作的條件。第三,土地使用負擔稅負過重,比如像倉儲行業的物業稅等等,對企業來講也是很大的負擔。所以我們要定性,物流服務如果是公共性、公益性的服務,應該取消物流服務涉及到的相關土地使用稅負。
第二是土地和投融資的政策問題。對于土地而言比較突出的是兩點,第一是落地難和地價高。我們沒有將物流按照公共服務或者是說提供良好的經濟和產業發展環境的角度去認識。所以我們對物流項目的土地,有的是按工業用地,有的按商業用地,有的是工業和商業結合起來收取。總的一點是地方政府希望把土地轉讓價格提得越高越好,在這一點上德國和日本的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物流用地要用非常低的地價,企業拿到地價以后,企業再無權轉讓。第三,中小物流企業貸款比較難。有望通過物流金融平臺來解決,我們鼓勵發展物流金融的道理就在這里。
第三就是運輸政策問題。第一是過路過橋費負擔過重。對中國而言,確實是未來二三十年都要面對的問題。2007年取消了二級路的收費,我們在起草《規劃》的時候也關注到這個問題,必須要維持二級路的通行能力。更重要的是針對物流服務、針對運輸效率的提升,在收費方面要給予傾斜。過去實行過對集裝箱運輸車輛實行收費減半的政策,這個政策執行起來很難。第二是交通管理有待于進一步規范。現在各個省的交通管理差別很大。第三個問題是城市配送貨車的停靠問題。城市交通非常擁堵,今天早上我請假過來,在公主墳那邊到這里走了將近2個小時。我們現在需要研究解決在現行的城市交通管理政策條件下,怎樣為提高配送服務創造空間。
第四是行政管理政策問題。需要梳理和調整。第一是行政許可和資質的審批過重。目前雖然清理了一大批,但依然過多。我認為有很多的行政許可,很多的資質,根本沒有審批的必要。因為政府只是審批以后發證,發證以后是怎么執行的,資質企業發揮相應的作用沒有,并沒有相應的檢查。我的觀點是發揮行業協會組織的作用,通過行業協會組織來組織、協調行業相關企業、相關服務的發展。再一個就是分支機構需要層層審批,這是妨礙物流化、物流的網絡化、集約化和規模化最大的政策障礙,也需要進行調整。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未來的政策趨勢。從政策措施的角度來講,主要是七個方面。
第一是調整物流業的稅收政策。我們一直在努力,多少都會取得進展。
第二是完善物流業土地政策。明確物流用地的使用性質。當然這里面有一個前提條件,明確物流用地的公共服務性質,物流設施必須得是有規劃的。不能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搞一個物流園區,都給這個政策,顯然不可行。發改委在搞一個全國物流園區的發展規劃,起草已經完成。相關政策協調工作結束以后就可以發布,對物流業的發展有一定指導作用。
第三,規范物流車輛道路通行。一個是收費標準的統一和收費優惠的問題。第二個是有條件的允許相應的物流服務模式的企業車輛在城市當中通行的問題。
第四就是改進物流企業的行業管理。按照物流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特征來營造一個良好的行政管理環境,像剛才說的行政資質審批、企業在很多設網點的行政審批。
第五,促進物流設施的資源整合。在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是不可行的,可行的就是整合現有的規模、功能、服務質量不適應物流發展的設施。
第六,推進物流業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針對物流而言,我們要鼓勵新模式、新技術的應用。
第七,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
第二,簡單把專項規劃的重點情況向大家做一個介紹。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當中,涉及到六個專項規劃,就是冷鏈物流規劃、物流標準化的規劃、物流園區、煤炭物流、應急物流和商貿物流。這些規劃的起草全部完成,冷鏈物流規劃已經發布,七大任務、五大系統的建設已經非常明確。其他規劃也進入到最后的出臺審批階段。這些專項規劃的出臺將對各個分類領域物流的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第三,加大投資的扶持。中央和地方要共同努力。一是積極利用中央投資進一步加大對物流設施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希望可以再爭取一些財政投入。對于地方政府的投資,應該說地方政府從財政中得到了很多資金支持,主要是要擴大資金的來源渠道。單純依靠財政的力度還是非常有限的,關鍵是擴大資金的來源渠道。
第四是研究和出臺產業政策,這是很關鍵的問題。因為物流不是獨立的產業門類,在國家的各類政策里面都沒有戶口。所以需要研究解決這個問題,涉及到三個方面。第一是抓緊研究制定物流業的產業政策。從產業的角度形成比較清晰的政策,而不是今天重視物流,出臺幾個物流政策。不是這樣。是要站在產業的高度,長效性的、持續性的考慮物流業的發展問題。第二是建立和完善物流業的政策和法規體系。而不是靠某個部門、某個環節去完善。因為某個部門、某個環節沒有辦法形成一體化的物流系統性的發展局面,所以需要去完善法規體系。現在的法規體系是分物流的各個環節、分部門來操作。現在要有一個統領法規政策的更高層面的法規,來解決物流業的法律地位問題。第三,通過立法明確物流業的產業地位。產業政策、政策法規體系和產業地位這是出臺物流產業政策需要解決的三個方面內容。
我今天就利用這次機會跟大家介紹簡單的情況。現在處于“十二五”規劃緊鑼密鼓的編制階段,年底和明年年初會陸續出臺國家各個產業門類的規劃。一旦這些規劃出臺,涉及到物流的大概會有十幾個相關規劃。這些規劃出臺以后,將對物流業的發展營造非常好的政策環境。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物流業政策的逐漸明確、物流產業地位的逐漸建立,物流業也將逐漸進入到體系化、總體方向明確的、各種服務門類齊全的發展方向。
講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