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前方巨大冷鏈物流商機,近兩年經過市場供需關系和政策支持,冷藏物流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相關于國外發展的冷藏物流相比,尚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冷藏物流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只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冷藏物流裝備嚴重不足
2、市場亟待信息化管理
3、冷藏物流標準需要統一
4、冷藏物流亟需國際化
5、學習和借鑒國外經驗,取長補短,穩步發展
要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冷藏物流之路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下面中國冷鏈物流網和大家一起探討:
中國冷藏物流是一個巨大的潛在的尚待開發的市場,單就食品而言,有專家估計,目前中國食品年供應量總額為1500億美元,到2017年將達到65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7%。與國外相比,中國冷藏物流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
裝備嚴重不足-制冷設備和技術的發展將帶動冷藏物流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
目前,我國冷藏物流裝備不足,原有設施陳舊,并且發展和分布不平衡。我國冷庫總容量有700多萬立方米,但只限于肉類、魚類的冷凍儲藏,當原材料不足或生產淡季時,冷庫處于閑置耗能狀態。而且重視肉類冷庫,輕視果蔬冷庫建設;重視城市經營式冷庫,輕視產地加工冷庫建設;重視大型冷庫,輕視批發零售冷庫建設。這些主要由政府所有的冷庫大多建造年代比較早,功能定位上以倉儲為主,設備落后,不能滿足現代物流配送的需要。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鐵路總運行車輛33.8萬輛,冷藏車只有6970輛,僅占2%,規范保溫的保險冷藏車箱缺乏。冷藏運輸量僅占易腐貨物運量的25%,不到鐵路貨物運輸總量1%。我國有保溫車輛3萬輛,而美國有20萬輛,日本有12萬輛。我國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比例僅為0.3%。美國、日本及西歐國家的食品冷藏運輸率已經達80%-90%,而我國只有10%左右。
在冷藏物流市場有待開拓,企業基礎設施缺乏狀態下,物流企業獨自開展專業第三方冷藏物流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目前應該發展依附于政府冷藏平臺資源上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如政府所有的大型冷庫,雖然設施相對落后,但大多處于交通便利的地段,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同時,整合與合作是開展冷藏物流的兩大法寶,在整合的前提下,開展多方面的合作是物流企業開展冷藏物流業務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如與生產商結盟,按條塊開展冷藏運輸服務;與同業進行合作整合,開展第三方冷藏物流業務;與連鎖商業業態的流通商結盟,開展區域性冷藏物流配送業務等。
據初步估計,中國建立卓有成效的食品分銷配送網絡,目前大約需要投資1000億美元。由于中國冷藏供應鏈市場潛力巨大,一些美國冷藏供應鏈專家建議和鼓勵美國冷藏供應鏈經營商,尤其是一些品牌公司,應該抓緊時機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投資開發食品制造廠、醫藥生產廠、食品醫藥配送中心和溫度控制倉儲基礎設施的同時,在中國建立實力強大的冷藏箱運輸車隊。據稱,美國冷藏經營商們已經從2007年10月下旬起在美國芝加哥多次開會,并且飛赴北京與中國同行會面,共同探討有關中國冷藏發展對策,其中包括按照世界級標準在中國建立冷藏協會、聯合冷藏企業等。中國的冷藏物流企業也完全可以借用“外腦”,盡早構建暢通的冷藏物流。
亟待信息化管理
實現真正的冷藏物流離不開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由于冷藏物流幾乎介入了貨物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生命周期,其間涉及生產和流通過程的部門非常多,所以必須運用專業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來建立食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檔案,科學地整合生產、分銷、倉儲運輸、配送等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
冷藏市場需要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運作效率,因而投資企業必須重視建立貨物冷藏的物流和質量信息系統。目前中國一些地區擁有冷藏箱運輸實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經營商應該強化與各地的貨物制造商、倉儲經營商、冷藏箱卡車運輸商、配送中心和批發零售商的一體化經營活動,促使冷藏貨物的安全生產、加工、運輸、分銷、零售。一旦建立了有效的信息系統,可為冷藏有關方面提供準確的市場動態和信息溝通,比如對于公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可以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對于問題食品可以追查到底,保障食品安全。
標準需要統一
不可否認,國家在冷藏標準制定上的滯后也是阻礙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目前冷藏監管依靠的法規依然是1988年頒布的兩頁紙的《速凍食品技術規程》。因此專家建議,中國必須從現在開始投資開發和加緊建設國內冷藏運營基礎設施,不斷普及卓有成效的全國性冷藏供應鏈配送網絡系統,把全國各地冷藏箱運輸車隊、倉儲和配送中心緊密連接起來,促使食品制造商、供應商、零售批發商、配送中心,甚至飯店和大賣場等合伙人密切合作,大家遵循同一個法律法規,按照食品安全標準操作,促使中國冷藏食品供應鏈安全運作。
而顯然,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了冷藏物流的強勁發展態勢,在制定冷藏標準方面也加快了速度。2007年,《易腐食品機動車輛冷藏運輸要求》申報項目已經得到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冷藏設備標準、冷庫標準等幾個重要標準也開始全面修訂。2007年10月1日,上海市地方標準《食品冷藏物流技術與管理規范》正式實施,這是國內公布的第一個食品冷藏物流的地方標準。上海市食品冷藏物流標準,參照了國際發達國家的先進做法,并結合我國冷藏鏈運行的實際情況。由于食品冷藏物流涉及運輸、儲存、裝卸、配送、銷售等多個環節,新標準不僅明確了各個環節的溫度控制指標,還增加了質量衛生管理要求,使標準的可操作性更強。
促進冷藏物流國際化
隨著現代化集裝箱碼頭在世界各地的新建,集裝箱碼頭基礎設施和設備的不斷革新完善,門到門的冷藏集裝箱運輸為食品冷藏運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滿載食品、水果或者果汁的冷藏集裝箱可以直接從農場、果園或者加工廠開到超級市場的倉庫或者配送中心,擁有自組或者輔助電力供應系統的冷藏集裝箱本身也是冷藏食品的臨時倉庫。在遠洋貨輪、火車、駁船或者卡車上遠途運輸,尤其是現代化集裝箱船,可以把大批水果冷藏箱從拉丁美洲經過長途跋涉運到遠東、中東和歐洲等地區。
目前,全球遠洋冷藏集裝箱擁有量以年均5%-10%增長。目前大約有700000只冷藏集裝箱在全球各條貿易航線周轉,其遠洋冷藏集裝箱運量大約在120萬TEU-300萬TEU。目前冷藏冷凍箱的運費是一般干貨箱的5-6倍,船公司運載的利潤空間比較大,是未來大力發展的貨種,而港口方面,也應該未雨綢繆,時刻準備順應發展潮流。
2007年7月23日,青島港集團與全球最大的冷藏物流運營商——冰島怡之航集團簽訂了中國最大的單體冷庫合作項目,合作經營青島港前灣新港區一座總貯存量為5.5萬噸的新建冷庫,合作方式采取由青島港集團將冷庫先租賃后轉讓給怡之航經營的方式,合作期限30年,租金為人民幣1.95億元。該冷庫貯存能力為國內單體冷庫之最,是設備最先進、貯存質量最好、轉運最便捷的冷庫。憑借此次合作,青島港將吸引大量的冷凍冷藏中轉貨物,并有希望成為亞洲最大的冷凍冷藏中轉港。
上海港目前進出口的冷藏冷凍箱的比例大約占到總吞吐量的5%。而為了應付冷藏冷凍箱的增長趨勢,在碼頭建設上,上海港也充分考慮到了冷藏冷凍箱的增長趨勢,目前上海港碼頭上的冷藏插頭大約有1萬個(其中,外高橋一期有768個,外高橋二期有1200個,外高橋四期有1500個,外高橋五期有390個,洋山一二期有2500個,洋山三期A段有1650個,SCT三個碼頭有1400個)。而據上海港務集團生產業務部副總經理陶惠福表示,上海港目前配備的冷藏插頭基本上能滿足需求,并且還有接納更多冷藏箱的空間。
編者認為:冷藏物流公司要突破發展的瓶頸需要創新模式,整合社會資源,發展龍頭企業帶動小企業和閑散社會冷藏物流車輛共贏發展。國外的冷鏈物流經驗也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目前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有些國家的生鮮易腐農產品冷鏈流通量(以價值論)已經占到銷售總量的50%,并且仍在繼續增長。
在我國,冷鏈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僅側重于數量保證,對品質的要求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盡管我國冷鏈物流并不發達,但由于城市的迅速發展導致農產品流通量大幅增加,冷鏈物流在保障生鮮易腐農產品供應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經濟持續發展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冷鏈物流應如何快速健康發展,已成為一個緊迫的課題。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通過調查研究,筆者把發達國家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主要做法和經驗加以總結,希望為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健康快速發展和農產品冷鏈物流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關鍵環節:依靠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各國的實踐證明,龍頭企業在促進各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加拿大政府在運輸業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后,1987年基本放松了對運輸業的管制,極大地促進了各種運輸方式和企業間的競爭和發展。1990年后,政府進一步放開市場,對各種運輸方式進行私有化和民營化改造,通過下放港口和內河運輸的經營權、國家鐵路公司民營化等措施,使企業真正自主經營,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建立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競爭機制,促進了冷鏈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路鐵海空多式聯運,產地加工企業、批發市場與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等多方參與、并存共贏的冷鏈物流發展模式。加拿大既有以北美地區效益最好的鐵路運輸企業國家鐵路公司(CN)和加拿大最大的花椰菜產地加工企業MelvinFarms為主體的冷鏈物流模式(產地加工企業模式),也有以北美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OntarioFoodTerminalBoard與加拿大最大的配送中心Sobeys為主體的冷鏈物流模式(批發市場與配送中心模式),還有以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ThomsonGroup為主體的冷鏈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
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支撐:加大政府投入,創造良好的營運環境
各國政府紛紛加大資金投入,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加拿大聯邦政府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發展的主要方式:
一是通過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如加拿大政府通過對國家鐵路公司補貼、改制和相關政策扶持,使國家鐵路公司扭虧為贏,盈利率由過去的3%提高到30.4%,成為目前北美地區效益最好的鐵路冷鏈物流運輸企業。通過注入啟動資金扶持,使OntarioFoodTerminalBoard成為擁有5000個客戶、交易量540萬磅/天、交易額9.6億加元/年,純利潤100多萬加元的北美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
二是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國家標準和執法檢查監督,規范農產品冷鏈物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日本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很重視物流產業的規劃與建設,并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綜合物流施政大綱》,對主要的物流基礎設施,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韓國政府建立了專項基金,以資助專業性物流公司,并對開發新型物流技術的企業削減個人和企業所得稅。財政出資為農協會員購買標準托盤及物流相關設備提供政府補貼,資助運輸企業購買標準集裝箱運輸卡車。為減少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耗,根據相應的農產品包裝法,由政府出資80%,農戶出資20%對出售前農產品進行包裝,施行低溫儲存與運輸,推進冷鏈物流。荷蘭政府對于建立面向全歐洲的配送中心建設的企業給予選址、規劃及經營方向的指導,并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或貸款貼息。
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基礎:發揮協會作用,加強行業協調和自律
農產品冷鏈物流包括原料生產、加工、運輸、配送、銷售到從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在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因為操作不當而出現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問題。各國政府為了確保冷鏈物流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標準,涉及到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包裝、運輸、儲存、標簽、品質等級、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最大獸藥殘留物允許含量和最大殺蟲劑殘留物允許含量等方面。
各國冷鏈物流的行業協會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起著橋梁與紐帶作用,在完善行業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協會一方面積極宣傳政府的交通方針、政策和法規,另一方面代表企業利益反映企業的呼聲,對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業經營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行業協會從不同角度起到溝通情況、協調關系、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等作用。如加拿大卡車協會,是由加拿大運輸企業、農產品產地加工企業、批發市場和配送中心等人員自愿組成的民間組織。協會主要協助CFIA制定冷鏈物流指導原則與標準,協調冷鏈環節行為主體的關系,組織制定本行業企業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紀律,并配合CFIA對協會成員進行技術咨詢和人員培訓,在推動加拿大冷鏈物流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前提:完善相關法律及標準,推進專業認證。
如在原料生產環節,為了規范農藥的注冊登記、使用和管理,加拿大衛生部、農業與農業食品部會同漁業海洋部、環境部及自然資源部共同制定了《防蟲產品法》,該法明確了農藥的注冊登記辦法。以及需要提供的數據、農藥用量等。加拿大環境保護法規定,要對污染物和有毒物品進行評價;農藥殘留補償法規定在任何情況下,農民可以因為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導致損失而獲得補償。在加工、貯藏和運輸環節制定了嚴格的溫度標準,如禽類加工環境溫度低于10℃,冷藏與運輸溫度不得高于4℃。
另一方面,嚴格專業認證制度,實行市場準入。如加拿大近年積極推動有機食品的發展,有機農業已經成為加拿大農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全國目前共有經認證的有機農場2500個,有機食品加工企業150家,有機產品認證機構46個。有機農業的總產值為6億加元,占全國農業總產值的1.5%。通過認證后,認證機構向有機種植或加工者授予證書,并授權其使用有機產品標識,而后方能進入流通與消費環節。再如對肉食品生產企業要利用HACCP來監督和控制生產操作過程,不但要求檢查農藥殘留量,還要檢查生產廠家的衛生條件,對工作間溫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裝等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推進有機食品、HACCP及ISO等專業認證制度、原產地保護和地理標識管理等,是加拿大農產品冷鏈物流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促進冷鏈物流發展的保障:鼓勵技術創新,推廣先進技術管理手段
各國冷鏈物流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冷鏈物流業的整體水平,技術創新體現在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
首先,在標準化原料基地建設方面積極采用GAP、GVP等先進的管理規范,使用環境友好型栽培(養殖)管理技術和先進、快速的有害物質分析檢測技術等,從源頭上保證冷鏈物流的質量與安全。
其次,使用先進的產地加工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延長保鮮期。許多發達國家把預冷保鮮作為冷藏品生產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預冷的關鍵在于一個“快”字,包含了許多在不傷害產品質量的情形下快速降溫的先進技術。如加拿大花椰菜產地加工企業MelvinFarms采用真空預冷技術和冰溫預冷技術,有效消除田間熱,降低蔬菜的呼吸強度,延長保鮮期。
第三,在儲藏技術裝備方面,積極采用自動化冷庫技術,包括貯藏技術自動化、高密度動力存儲(HDDS)電子數據交換及庫房管理系統,其貯藏保鮮期比普通冷藏延長1~2倍。氣調貯藏是當代最先進的可廣泛應用的果品貯藏技術。英國的氣調貯藏能力為22.3×104噸,法國、意大利、荷蘭、瑞士、德國等國也在大力發展氣調技術,氣調蘋果平均達到蘋果總數的50%-70%。
第四,在運輸技術與裝備方面,冷藏運輸技術經歷了公路冷藏運輸、鐵路冷藏運輸、水路冷藏運輸發展到冷藏集裝箱多式聯運。歐洲具備通暢的交通網絡,公路運輸快捷靈活,裝卸環節少,減少了裝運中的損耗,可進行“門對門”的服務。冷藏運輸將朝著多品種、小批量和標準化、法規化的方向發展,節能和注重環保將是冷藏車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鐵路運輸在易腐品運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鐵路易腐品運輸的運量占總的易腐品運輸量的55%左右。歐洲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冷集箱與鐵路冷藏車的配套使用,克服了鐵路運輸不能進行“門到門”服務的缺點,大大提高了鐵路冷藏運輸的質量。據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的統計數據,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達到10億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裝箱能力超過60%,超過6億立方英尺。如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ThomsonGroup除具有容量大、自動化程度高的冷藏設施外,還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強制供電器(PTO)驅動、自動控溫與記錄、衛星監控的“三段式”冷藏運輸車,可同時運送三種不同溫度要求的貨物。
第五,在信息技術方面,冷鏈物流要實施全程溫度控制管理,必須依靠先進的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將全國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區的連鎖經營網絡聯結起來,確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傳遞。通過信息技術建立電子虛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對各種貨物進行跟蹤、對冷藏車的使用進行動態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