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美國零售物流從訂單生產改為存儲化生產,大量削減供應商,建更多的配送中心增加庫存,減少運輸成本,達到降低物流總成本的目標。
在過去的25年甚至更前的一段時間內,美國供應鏈管理模式的理念就是減少庫存,因此快遞行業比較受歡迎,而許多快遞業巨頭也得以快速發展,如FedEx和UPS等。之前美國供應鏈管理之所以比較注重減少庫存,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通過降低庫存來降低總的生產成本;第二,要求對市場有快速的反映,使產品的運轉能夠進入一個有效的流程;第三,遵循按訂單生產(MTO)的理念,因為按訂單生產是一個最有效率的生產模式。
訂單生產改為存儲化生產
首先就是業務處理的問題,之前都是按照訂單進行生產,而現在是存儲化生產。因為按照訂單生產,相對來說它的運輸成本是非常高的。現在企業通常不采用電子訂購或者郵件訂購等方式,特別還可能牽扯到退貨的問題,所以總體來說,按訂單生產的成本會相對比較高。其次是網絡設計的問題,因為要采用新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就要增加倉庫或者配送中心,所以公司就要考慮倉庫選址和配送網絡設計的問題,特別還有倉庫合并以及模式規格設計的問題,這些都會受到供應鏈管理新模式的影響。
削減供應商
隨著美國物流大環境的變化,特別是運輸成本的急劇上升,美國公司就一般不會從其他國家進行采購,而且即使在國內,也會考慮近距離的分包,而不會從較遠的地方進行采購,考慮的主要也是運輸成本比較高的原因。就近選擇供應商如果算是新模式帶來的變化,那么集中選擇供應商也是它所帶來的顯著變化。用戶現在考慮不需要太多的供應商來供貨,他們只要固定的幾個,便可以從幾個供應商那里得到需要的產品。比如之前一家公司的供應商可以達到5000多個,而現在他的貨物就集中于200至300個供應商。所以就需要對供應商進行選擇,通常就是對供應商做一些運輸方面的評估。在之前,就是要分批發送一個托盤,現在就是把一個星期的定單集中起來,再進行集中的發貨,所以這個運輸方面的成本,就是來源于把整個星期的定單集中起來發貨,可以幾天后發貨也沒有關系,而不是要貨了就馬上來貨,所以從這些方面考慮,就要增加相應的庫存量。從配送方面來講,因為距離遠近,會有一個利潤差的問題,距離遠利潤少一點;距離近利潤會多一點。所以一般就不會考慮其他國家,如果是太遠的話,損失可能就會更多。 針對現在的情況,供應商就要通過自己的反應來降低運輸成本。第一個方法就是提高其運輸周期,原來一周運輸兩次改為一周一次,使貨量更充足的同時也降低了運輸成本;第二點也就是縮短運輸距離,優化運輸路徑,使得運輸費用降低;第三點就是要控制發貨成本,要用低成本的運輸方式,現在很多企業都越來越多地運用運輸管理軟件(TMS),目前在美國貨主較少考慮用私人卡車來運輸。
多建配送中心
目前在美國還增建了越來越多的配送中心,這也是降低運輸成本的方法。建立更多的配送中心,這樣才可以增加庫存。以前是要集中減少庫存,現在為了減少運輸成本,就要增加庫存。如果是配送中心比較大,覆蓋的服務區比較大的,就意味著路徑比較遠,也就說明運輸的成本會比較高,如果是構建更多的配送中心覆蓋的區域會比較少,運輸的成本會比較低。為了降低運輸成本,構建更多的倉庫,配送的成本會比較低,但是庫存成本會上去。需要做的就是在庫存和運輸之間做一個權衡。
物流服務的目標就是用最低的總成本,來達到一個期望的服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