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撥650萬元支持海南省建農產品冷鏈物流等項目,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三亞作為海南省反季節瓜菜、熱帶水果及海洋捕撈與水產養殖輸出量較大的市縣之一,冷鏈物流在農產品市場交易環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由于起步晚、規模小、配套不完善等原因,三亞市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尚未形成——
隨著一扇厚重的閘門被打開,瞬間騰起陣陣白霧,與外界30多度的高溫相隔絕,農產品物資在零下18至20攝氏度的低溫冷庫內得到較好保存。這里是位于三亞市妙林田洋的鳳凰產地集配中心,在生產加工區,工人們有序地在車間內完成冷凍產品的包裝和儲運,在冷鏈車的配送下運抵全市各大超市。
作為農產品生產銷售的重要環節,冷鏈物流可使肉、禽、水產、蔬菜、水果、蛋等生鮮農產品從產地采收后,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始終處于適宜的低溫控制環境,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盡管農產品冷鏈物流在國內許多城市已運作得十分成熟,但由于起步晚、規模小、配套不完善等原因,三亞市冷庫容量、物流配送、市場渠道等農產品冷鏈物流各大環節尚未完全打通,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亟待破題。
A 現狀 農產品大型冷庫較少 小作坊冷庫存隱患
8月12日,臨近中午,太陽炙烤著大地,位于三亞市荔枝溝工業開發區沁園大道25號的三亞遠跳水產貿易有限公司內,幾乎看不到勞作的工人,偌大的冷庫閘門大敞,四周堆放著雜物。“以前這里經常更有冷鏈貨車來這里拉水產,現在再也看不到車水馬龍的場景了。”一位在此守門的中年男子如是說。
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公司負責人林遠跳難以釋懷。這個與水產養殖打了20多年交道的福建人,正經歷著老廠關停,新廠異地重建的陣痛。由于設備老化,制冷設備涉氨存在安全隱患等原因,自去年起,遠跳水產相繼拆除5個冷凍庫,并關停了水產品加工生產線,目前僅剩的唯一一座冷庫也即將被關停。
事實上,這座2000多噸的冷庫在2002年投產伊始,曾為三亞農產品冷鏈物流作出巨大貢獻。據林遠跳回憶,上世紀80年代的三亞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國有冷庫,庫容面積在2000至3000噸左右,且主要以水產品加工儲運為主。1998年之后,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國有冷庫退居幕后,民營冷鏈物流企業開始發力。也就在那時,林遠跳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當時全三亞市的冷庫容量在3至4萬噸,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通過冷鏈物流的農產品逐漸多了起來。” 林遠跳說,由于沒有大型冷庫,他出產的南美對蝦只能分散存放在幾個小型冷庫里。
盡管10多年過去了,三亞超過3000噸的大型冷庫卻仍然屈指可數。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三亞農產品大型冷庫不到4家,每逢年底進入旺季,這些冷庫不僅承擔著企業自身的冷鏈運輸,有的還肩負著全市應急物資儲備的重任,而僅剩對外出租的冷庫則顯得十分有限。一位從事水產品冷鏈儲運的老板告訴記者,有時經常會遇到四處找冷庫的尷尬,如果無法將貨品存入大型冷庫,只能寄望于小型冷庫。近年來,小作坊冷庫遍布街頭巷尾,但與此同時,安全隱患卻讓監管部門頭疼不已。
“我們自去年以來,已關停了6家冷庫,并向12家冷庫企業下發了整改通知。”三亞市安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涉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形勢較為嚴峻, 全市30多座冷庫基本上都是以氨為制冷劑。由于絕大多數冷庫投產運營時間較長,設備老化、工藝簡陋,尤其一些位于南邊海、漁港碼頭的小作坊冷庫,一旦發生氨泄露后果將不堪設想。“一方面整改不合格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冷庫確實要關停,另一方面三亞冷庫并不多,如果一刀切全部關停又不現實。”該負責人認為,目前只能采取加大冷庫安全監管力度,降低涉氨冷庫安全隱患。
影響 商家儲存冷凍產品 “舍近求遠”
“在三亞本地生產的水產品,卻要拉到??谏踔翇u外儲存。”這曾是林遠跳親身經歷的尷尬。上世紀90年代,林遠跳的水產加工業剛起步,由于所租賃的冷庫容量有限,三亞也沒有較大的冷庫,林遠跳只能將加工好的水產品裝車運往海口市冷庫儲運。“有好幾次車到了冷庫才知道已經沒地方存貨了。”萬般無奈下,林遠跳提前安排人前往廣西、重慶等地,“我們的員工有時就睡在當地冷庫外提前預約,才能將貨順利安放進去。”林遠跳如是說。
有過類似境遇的不僅是林遠跳一家企業。采訪中,一些從事蔬菜瓜果冷鏈運輸的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三亞大型冷庫的短缺導致許多需要冷鏈儲運的農產品選擇異地冷庫儲藏,無形中加劇了企業運輸成本。
困境 成本驟增相關企業經營現窘境 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尚未形成
那么,三亞農產品物冷鏈物流究竟“卡”在哪?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發現土地、人力、能源等成本逐年增加,使冷鏈物流企業經營陷入窘境。
曾在三亞市水產品加工業界一度叫響的遠跳水產貿易有限公司,如今卻進入關停倒計時。林遠跳告訴記者,企業從最初年收入千萬到過億,可謂盛極一時,但自2008年開始,企業效益開始出現下滑。林遠跳分析認為,成本增加是掣肘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冷庫設備老化需要更新換代,企業面臨轉型升級,但要想在三亞拿一塊地用于建設冷鏈物流集散基地困難重重,此外,農產品冷鏈物流系統的建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是單個企業所無法完成的。
三亞遠跳水產的困境并非孤例。早前,三亞市2家規模較大的水產品冷鏈加工物流企業已經停產。日前,記者致電吉陽鎮一家仍在運營的水產品冷鏈企業,在得知記者欲采訪企業經營困境時,對方表示目前企業正在調整期,相關情況不便透露。與大型冷鏈物流企業相比,位于南邊海、漁港碼頭的小型冷鏈企業也同樣面臨類似困境。福發冷凍廠是一家擁有500多噸冷庫容量的水產品加工冷鏈企業,“現在人工成本從8元/每小時漲到30元/每小時,除去租金和其他成本根本賺不到錢。”老板周先生告訴記者,港務局一帶之前有近20家冷凍廠,如今僅剩下10家,多數冷凍廠都已關門歇業。
“企業面臨的困境有自身因素,也有市場的原因。”林遠跳認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絕非建幾座冷庫,買幾輛冷鏈車就能實現的。從一些運作較為成熟的城市來看,冷鏈物流貫穿農產品市場銷售整個環節。以深圳的冷鏈物流市場為例,既有冷庫用于儲存農產品,也有冷鏈車全程運輸,還有農產品集散交易和檢驗檢疫場所,形成了交易運輸一條龍冷鏈服務。而目前三亞農產品冷鏈物流市場尚未形成,企業對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并不了解,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探索 預冷庫深入田間地頭 市財政予以投入扶持
日前,記者行走在三亞市妙林田洋南果蔬菜基地,2座庫容100噸的農產品預冷庫豎立在田間地頭,十分醒目。據了解,這些田頭預冷庫主要用于瓜果蔬菜臨時性儲存,防止農產品因脫水降低品質。目前,三亞市已有15座田頭預冷庫建成并投入使用,總庫容面積達21786噸,這無疑為三亞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奠定基礎。
“對于三亞而言,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起步晚、規模小、配套不完善等諸多問題。”三亞市農業局副局長曲環說,三亞作為海南省反季節瓜菜和水產品輸出量較大的城市,外向型農業的特性決定了冷鏈物流的重要性。但由于長期以來,冷庫建設落后以及配套設施不完善,鮮活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斷鏈”現象較為普遍,極大地影響了三亞出島農產品的質量和農民切身利益。
為此,在三亞市農業部門的力推下,市財政從去年起每年投入500萬元用于農產品冷鏈系統建設,“從目前申報的情況看,企業的積極性還是挺高的。”曲環認為,瓜果菜田頭預冷庫建設只是三亞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開始,下一步要重點扶持冷鏈運輸車、冷藏集裝箱等冷鏈配套設施。
身為三亞市政協委員的林遠跳,在今年三亞“兩會”期間將加快建設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議以提案的形式向大會提交。他認為,當前,鼓勵果蔬、水產和肉類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加快推廣三亞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逐步推進果蔬、水產冷鏈物流發展勢在必行。
林遠跳建議,市政府應對企業冷藏保鮮設施、冷藏運輸工具、產品質量認證及追溯、企業信息化等重要項目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扶持;要多方面拓寬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的融資渠道;重點加強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和冷藏儲存環節建設,推動主要產區果蔬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條件的改善。在推廣三亞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同時,林遠跳認為還應兼顧農產品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特點,擴大政策享受范圍,完善冷鏈物流的法律法規體系。
B、現狀 冷鏈物流配套不完善 專業車輛旺季短缺
如果說冷庫是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中轉站,那么配套設施則是冷鏈物流全過程的重要保障。據了解,冷鏈運輸在國內外是非常成熟的生鮮農產品流通方式,三亞是海南省反季節瓜菜、熱帶水果及海洋捕撈與水產養殖占農業產業比重較高的市縣之一,但冷鏈物流配套卻并不完善。
在三亞市鳳凰產地集配中心,三五輛小型冷鏈車??吭诶鋷爝叺却渌臀镔|。“現在是淡季,冷鏈車還勉強夠用,一到旺季我們只能向外租車。”三亞南果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美告訴記者,目前集配中心只有2輛冷鏈車,其余6輛均為外借,“有時冷鏈車實在周轉不過來,我們只好安排員工騎電動車配送。”鐘美的話語中透出一絲無奈。對此,林遠跳深有體會,“加工好的魚貨準備外運,但冷鏈車缺少的可憐。”為了確保水產品順利出島,林遠跳曾不止一次親自帶手下去租車公司交涉,開高價租回幾輛大型冷鏈車。
在林遠跳看來,在過去數年間,政府雖然對冷庫建設給予一定程度的扶持,但對冷鏈物流所需配套的后續設施(如裝載用的冷藏集裝箱、配備發電機的拖車或冷藏車等),長期以來因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導致發展滯后。此外,由于三亞農產品冷鏈物流淡旺季較為明顯,企業如果一次性購買大批冷鏈車不僅投入巨大,淡季時車輛保養和維護費用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影響 農產品損耗較大品質難保障
農產品冷鏈物流配套不完善,直接影響鮮活農產品通過冷鏈流通的比例。據了解,目前,三亞市除水產和禽畜凍品外,出島果蔬大部分還是通過普通卡車運輸,僅有少部分采用冷藏運輸,途中易受惡劣天氣影響、品質難以保障、損耗大。尤其在部分產品上市時間過于集中時,本地農產品競爭壓力大,價格滑坡明顯,對三亞市農業及農民的收入直接造成損害。
對于三亞市崖城鎮玉平蔬果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歐玉平來說,冷鏈配套設施不到位讓他種植的特色瓜果菜減分不少。“我拉一車水果黃瓜和葉菜從崖城到三亞市內,盡管上車前做了不少保鮮工作,但還是有許多瓜菜打蔫了。” 歐玉平告訴記者,拉到市場上的瓜菜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售完,但由于缺乏冷鏈配送,賣不完的瓜果菜品質很快下降,損耗較大。
C、現狀 第三方冷鏈物流滯后 服務、技術待提升
冷鏈配套設施不完善,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第三方冷鏈物流發展的滯后。目前,三亞幾個大型冷庫主要服務于企業自身需求,并未獨立出來做第三方冷鏈物流。
以三亞市鳳凰產地集配中心為例,一座庫容達8000噸的冷庫主要用于三亞南果實業有限公司瓜果蔬菜的集配儲運,此外,三亞一些水產品加工企業的冷庫也以儲藏企業生產的貨品為主。林遠跳認為,與廣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相比,三亞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滯后,現有冷鏈物流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實力弱,經銷規模小,服務標準不統一,具備資源整合和行業推動能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才剛剛起步。因此,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過程中,優質優價的機制仍沒有形成,冷鏈物流的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
此外,三亞市冷鏈物流技術推廣滯后。三亞市鳳凰產地集配中心一名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生鮮農產品采摘后,通常需要根據產品生長發育情況選擇不同的預冷環境,但目前,三亞農產品冷鏈物流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尚未普及,運輸環節溫度控制手段依舊原始粗放。
影響 全程冷鏈的比率過低
林遠跳曾多次赴島外考察,他觀察到國內一些大城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系統,且有許多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參與到市場中來,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冷鏈物流服務。然而在三亞,部分企業雖在屠宰或儲藏環節采用了低溫處理的產品,但在運輸、銷售等環節又出現 “斷鏈”現象,全程冷鏈的比率過低。(見習記者 胡曉亮)
來源: 三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