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多月來,各地菜價連續上漲,總漲幅接近50%。據記者調查,除寒冷天氣影響生產外,物流過程對菜價的抬升作用十分明顯,終端零售市場菜價比產地貴出一倍多。
菜價連續漲十周
商務部1月9日發布的商務預報監測到,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6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繼續回升,其中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上漲7.1%,連續10周上漲,累計漲幅超過五成。
物流成本抬高菜價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菜價上漲并非由于供應不足。據記者了解,寒冷天氣對蔬菜生產的影響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嚴重,北京市場今年蔬菜供應充足,供應量比往年至少高出15%至20%,并不存在“買菜難”現象。
菜價高漲的原因,主要緣于物流成本的上漲。新發地市場菜商張鵬告訴記者,一種菜從地里到城里,往往要經過數次轉手,而每一次都要抬價10%以上。總體算下來,物流環節會將蔬菜價格提高一倍以上。
人工漲價加大物流成本
盡管物流環節是菜價上漲的主因,但物流行業也存在諸多困難。
“其實我們做物流的也不想漲價,畢竟市場形勢不好,高價菜難賣。”老郭是一位從河北等地向北京販菜的經銷商,看著滿滿一車蔬菜,也很發愁。
“物流環節漲價也是有苦衷的”,據老郭介紹,“現在不少地方下雪結冰,路很難走。車走得慢了,菜就容易被凍壞;有時一輛車上的菜能壞十分之一,如果我們不抬價,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另外,今年的人工也比往年貴得多。“往年八百塊的活兒,今年一千五都談不攏。”老郭抱怨稱,今年很多外地工人剛過新年就回老家了,連卸車工人都難找,菜商甚至要自己干很多力氣活兒。(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