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電商與快遞一直是上下游的合作關系,然而,雙方的這一關系正在隨著各自的發展壯大而改變——電商開始涉足快遞,快遞開始跨界電商。
“不安分”的快遞和電商
京東商城和凡客誠品不甘于受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短板”所限,同時向國家郵政總局遞交“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請。6月25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首批通過2012年快遞經營審核企業名單,京東商城的關聯公司“江蘇京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然在列。除了京東和凡客,各大電商基本上都有自建物流的計劃,淘寶制定了“大物流”計劃,蘇寧電器、國美電器自進軍電子商務起即開始自建物流。
順豐快遞旗下電商網站“順豐優選” 6月初也正式上線,它是繼“順豐e商圈”、“尊禮會”之后搭建的第三個電商平臺。“順豐優選”定位于中高端食品網購網站,目前擁有9個品類5000余款商品,進口食品占到所有商品的75%~80%。事實上,快遞涉足電商領域,順豐并不是第一家。
不管順豐還是其他快遞公司,它們在電商領域的經營狀況都談不上理想,流量和客單量都十分有限。這樣的結果說明了一個問題:快遞做電商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而對于順豐此次相對高調的跨界行為,業界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可行,有人則認為很不靠譜。筆者認為,順豐跨界電商看似美好,實則具有很大的風險和挑戰。
順豐做電商的挑戰
從快遞轉型電商,順豐的最大優勢是遍布全國的配送網點和物流基地。然而,在將網購平臺的服務拓展到全國范圍之際,順豐面臨的挑戰也很艱巨。
品牌轉換。對順豐快遞來說,出道時打的是物流快遞、服務商的牌子,隨著企業規模、服務地域范圍的擴大,快遞、物流服務商的品牌定位已在消費者心中有了先入為主的概念。現在切入電商領域,消費者必定有一個認知和接受過程,尤其是在電商品牌林立的情況下,要引導他們轉變對順豐品牌的認知更是難上加難。
網站運營。相對其他電商網站來說,“順豐優選”欠缺的東西太多。搞電商不是把商品往網頁上一搬,有用戶流量了就有生意,也不是到你的網站查個訂單號,順帶捎上幾件這么簡單。網站的“用戶體驗”至關重要,商品種類是否豐富,頁面布局是否合理,如何激發用戶消費沖動等,都是考量網站運營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改變用戶習慣。當前的電商市場競爭激烈,各細分市場群雄割據。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用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購買習慣,比如買低價的會去淘寶,買電子產品會去京東商城,二、三線城市用戶愛上2688等。
供應鏈管理。貨源是電商網站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它關系到電商的成本控制、供貨周期、售后服務等環節。網站只有拿到最優的價格、優先供貨權以及可靠的售后保障,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電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從最開始的抵制到現在的全方位合作,中間的博弈涉及成本控制,這之間的利害關系并不是那么容易平衡的。
訂單獲取。電商網站是以獲取訂單為最終目標的,但訂單獲取并不是靠做幾個網頁,掛幾件商品。在此之前,網站需要進行用戶推廣。以電商網站最常用的廣告戰來說,它并不是給錢投放了事,因為投放者首先會對推廣的商品進行選擇,然后是人群定位,最后媒體選擇(具體到某個媒體的頻道、欄目、投放時段等)。就算確定了這些,還要分析投放商品的表現形式,比如文案、圖片選擇、文體字號使用等,這個過程不是有錢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各部門的人員相互配合與協作,如此才能保證廣告的有效性和效果最大化。
醉翁之意不在酒
提升企業競爭力。波士頓咨詢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015年,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中國極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而來自中國調查機構的數據,則將這一年限提前至2013年。
當京東、凡客、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當當等電商企業都開始自營物流的時候,面對如此巨大的電商市場,順豐跨界電商既是環境所逼,也是優勢利用,在實現多元化業務的同時,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整合業務,增強服務能力。2011年,在遍布大中型城市的7-11便利店中,過往顧客已發現順豐快遞的標志醒目地出現在了7-11明亮的玻璃窗上;這背后,是順豐快遞與7-11之間達成的合作協議。2011年年底,在深圳、廣州、東莞三地,人們在不少繁華地區發現穿著“SF”工作服的店員在專屬于順豐的便利店里忙碌著,這背后,是順豐布局全國1000家便利店的計劃。
現實生活中,便利店是消費者最常去的購物場所。傳統便利店相對于網站來說,其劣勢在于價格偏高。如果便利店的價格比網站便宜的話,相信人們都會選擇在便利店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試想,如果有一個APP或者網站,它不但可以線上下單,而且實物在你家樓下的便利店里,下單之后幾分鐘就能拿到在線上購買的商品,這會是什么情況?所以,順豐做電商就是要同線下緊密相連,實現業務整合。可以想象,當順豐“便利連鎖超市”遍布全國的時候,加上一個在線的商品瀏覽、下單平臺,一個超大的“O2O”網絡就誕生了。
拓展服務空間。電商企業之所以自建物流,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迫不得已的。特別是當電商公司推出當日達、次日達、夜間配送等服務承諾,并逐漸成為國內快遞新標準的時候,反過來,電商的問題其實就是快遞公司的服務問題。如前所言,快遞只是電商服務流程中的一個環節,借助此次跨界電商的時機,順豐可以更好地了解電商運營的各個環節,積累采購、營銷、客戶管理等方面經驗,有針對性地改進以往的不足之處,如此才能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從跨界電商到切入支付行業(順豐寶)再到投身零售業,我們會發現,順豐其實是在布局一個服務產業鏈,而且順豐跨界電商不能用訂單量、客單價那一套標準來衡量。正如順豐速遞(集團)副總裁李東起向外界所言:“無論是便利店、網店或及順豐寶第三方支付,順豐的多元化跨界都是圍繞快遞來延伸的,其實目的就是要為快遞主業拓展服務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