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展現天橋區都市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成果,提升天橋區名優特產品和旅游資源的知名度,9月30日至10月2日,由天橋區委、區政府主辦,天橋區商務局、農發局、文化局、黃河河務局承辦的2011年天橋區名優美食節暨都市農業成果展,將在享有“百里黃河風景區”美譽的濟南黃河公園舉辦。屆時天橋區將匯集54種省內名優小吃和22種特色農產品,等待市民前來品嘗。
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都市農業,如果說前幾年對許多人還有些“云里霧里”的話,這兩年來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已潛移默化地進入人們的生活。
家住天橋區無影山街道的王宇,每到周末就會和父母一起去黃河大橋附近的達仁農場度假。他們在那兒租了一畝地,種些時令蔬菜,有空就自己耕作,平時則由農場工作人員代管。地里的蔬菜從種到收都不用農藥、化肥,收獲的蔬菜由農場定期送貨上門,這樣全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放心菜。
相對于城里人“下鄉”,原來被傳統農業“綁住”的農民則大批進城工作了。
記者在天橋區采訪了解到,每天早晨不到7點,濟南黃河大橋和建邦大橋上就已車水馬龍,許多人或騎摩托或開車從黃河北趕往城里的單位上班。他們大都是家里有地的農民,通過流轉把土地租賃出去,空出時間到城里打工。大橋鎮農民王永吉說,土地流轉出去后,他在濟南找了份泥瓦匠工作,除了收地租還能多賺份錢,家里的生活寬裕了,今年還買上了車,覺得日子有了奔頭。
近年來,天橋區緊密依托并服務于城市發展農業,在都市農業上開疆拓土,建立了高標準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投入專項資金扶持建立農業園區,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和農業特色品牌基地,使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生活品質都得到了提升改善。在此基礎上,該區又擬訂了2011—2020年都市農業發展規劃。
傳統農業轉型,都市農業初具規模
對于許多已經習慣了傳統農業的農戶來說,實現傳統農業轉型就是“冒險”。但是,都市農業離不開產業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些新興事物,因此要發展就必須改變。
借勢全國發展都市農業的熱潮,天橋區一方面推出扶持政策和專項資金,吸引農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另一方面引進龍頭企業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引領農戶轉變觀念。
蘇勇華是鵲山南村村民,也是最早一批從發展都市農業中嘗到甜頭的人之一。蘇勇華原來干機械加工,一年能賺幾萬塊錢,3年前他將自己的地流轉給企業種有機藕,加入合作社在自己的地里給企業打工,閑下來的時間繼續干機械加工。第一年下來,他同時收獲了3份“工資”,收入比以前漲了兩三倍。依托合作社這個平臺,蘇勇華種植的有機藕創出了品牌,價格比最初漲了10倍,他的年收入也從5年前的幾萬元漲到了幾十萬元。
幾年下來,更多像蘇勇華一樣的農戶逐漸接受并喜歡上這種耕作方式。得到了農民的支持,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以及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扶持,天橋區發展都市農業便如魚得水。目前,天橋區已有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4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1家,初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農業龍頭企業群。全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0余家,其中市級、區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分別有6家、2家,合作社社員達到了3000余戶。
緊密結合城市需求,全力打造都市農業新高地
北園藕是很多“老濟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回憶。“小時候水果緊俏,我們就生吃蔬菜解饞。在這些蔬菜中,當數北園藕最受歡迎,脆甜多汁,和水果一個味兒。”在北園住了40多年的許紅對記者說。不僅僅是北園藕,由于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天橋區的蔬菜產量高、品質好,天橋區也因此被市民稱為濟南的“菜園子”。但是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農業發展一度被淡化,農業總產值在全區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越來越低。
隨著都市農業的發展,天橋區依托特色農業園區,不但通過有機認證的北園藕回來了,其他各類特色有機農產品也應運而生,每個農業園區都有一種主打的農產品。鵲山都市農業觀光示范園以有機蓮藕為基本特色,注冊了“鵲山金寶”蓮藕品牌并獲得有機食品認證,有機蓮藕帶動園區形成了產品鏈,游人在園區可以賞蓮花、采蓮子、品嘗蓮藕,園區內還有休閑垂釣區、兒童樂區、采摘區等多個功能區。
目前天橋區已有7家農業示范園區,其中鵲山都市農業觀光示范園、鵲華煙雨都市農業示范園、達仁農場3家被列入市級重點園區;2010年新認證了桑梓店鎮有機大米、鵲山有機蓮藕、大橋鎮無公害蓮藕和西紅柿、綠色蘿卜、芹菜等產品,其中鵲山有機蓮藕是全市第一個有機藕品牌,并被認定為省農工商有機藕生產基地。天橋區農業經濟發展局局長宋光強介紹,天橋區將在發展好現有都市農業園區的基礎上,引進大型投資主體,融合現代農業、鄉土風情、娛樂休閑、文化教育、農事體驗等多種功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都市農業示范園區。到2015年,全區要建成檔次較高的都市農業園區10家以上。
10年內形成“一軸兩區兩心一帶”都市農業發展格局
天橋區占地259平方公里,其中黃河北農業區有186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國家禁止占用耕地的情況下,發展都市農業就成了實現城市“北跨”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成為天橋區GDP的增長點。
有了足夠的閃光點,還需要一根導線將它們連起來,才能發出更奪目的光芒。天橋區制定了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即構建“一軸、兩區、兩心、一帶”都市農業發展格局。“一軸”,即在308國道以北、青銀高速以南的104國道兩側,打造冷鏈物流展示貿易中心,建設集倉儲物流、保稅加工、展示交易、配套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農產品集散基地和倉儲冷藏基地。“兩區”,一是高端鮮活農產品生產區,即在冷鏈物流展示貿易中心兩側規劃建設高端新鮮蔬菜、水果、水產品、禽畜及其肉類產品生產區;二是生態旅游農業區,即在308國道以南、鵲山水庫以西區域規劃建設集觀光體驗、教育培訓、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生態旅游農業區。“兩心”,即結合大橋鎮、桑梓店鎮的鎮駐地建設,分別打造東、西兩個綜合服務配套中心。“一帶”,即沿黃河結合北郊林場、鵲山龍湖濕地等規劃建設發展集景觀、生產、生態、防護等功能于一體的沿黃綠色生態防護景觀帶。
記者了解到,為充分展現天橋區都市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成果,提升天橋區名優特產品和旅游資源的知名度,9月30日至10月2日,由天橋區委、區政府主辦,天橋區商務局、農發局、文化局、黃河河務局承辦的2011年天橋區名優美食節暨都市農業成果展,將在享有“百里黃河風景區”美譽的濟南黃河公園舉辦。屆時天橋區將匯集54種省內名優小吃和22種特色農產品,等待市民前來品嘗。(濟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