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淡出中國海內業務、聯邦快遞中國海內業務占比較低的現實以及民營快遞仍停留在價格競爭階段,讓海內快遞的高端市場成為一個相對的空缺點。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海內快遞大佬開始切入這一市場。記者昨日獲悉,上海郵政和順豐速運同時公布加碼高端快遞市場。不外,對于正忙于用低價搶占市場的眾多民營快遞來講,擴大市場比深挖高端服務更緊迫。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參謀徐勇以為,高端市場固然年收入增速超過300%,但是風險較大,門檻較高。
快遞大佬加碼定制化服務
上海市郵政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同城便遞”業務追求的是個性化服務,可以寄遞一般快遞企業不予接受的酒類、食用油等物品。另外,商家可以選擇當日達,也可以指定特殊時間讓“同城便遞”投遞,并可以要求代收貨款,由雙方商議價格。假如沒有特殊要求,該業務一般提供的是越日送達,價格為市內首重7元,續重每公斤2元。而另一快遞公司順豐速運在現有中高端定位的基礎上,昨日又開通了7對跨省城市間的互寄業務,實現當日收取當日投遞服務。另外,順豐速運還對其托寄物價值在2萬-5萬元間的業務進行了進級。
在兩大快遞公司試水高端業務之前,是DHL剛剛撤離海內業務的背影。上月末,因為旗下3家內地快遞公司虧損近億元,DHL轉讓了上述3家公司的全部股權,隨之淡出內地快遞市場。外資快遞企業的退出,使得中國海內快遞行業的高端市場泛起了空缺。
高端市場現空缺
記者從快件物品遺失損毀理賠相關題目研討會上了解到,目前海內快遞的高端市場泛起了較大空缺。在DHL淡出海內市場之前,TNT已于2007年轉戰公路運輸,UPS的中國海內業務牌照還未申請下來。國際四大快遞中,目前只有聯邦快遞在運營海內快遞業務,其市場份額僅在1%左右。因此,海內高端市場沒有太多氣力參與。
海內的快遞公司目前只有順豐速運觸及了高端業務,其他民營快遞公司則以為,個性化服務以及高端業務目前并不是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中通速遞華北區域總監司立垚表示,目前該公司確實想把與大企業合作的業務分剝出來,但是擴大市場據有率、擴大網絡籠蓋面積仍是當務之急。樞紐題目是,高端業務風險大、賠償額大使得海內企業望而生畏。以順豐為例,其專門劃出全天監控區存放2萬元以上的貨物,對于2萬-5萬元的貨物,還設立了專人專車對其進行派送,并設置專屬理賠。同時,順豐要求嚴格驗證簽收人身份,還列出了具體的不予寄遞物品清單,以此來規避企業的風險。
年收入有望以3倍速度增長
固然海內快遞高端業務的風險較大,但其發展空間也很廣闊,有望達到年收入300%的增長速度。徐勇表示,對于高端業務的界定,目前海內還沒有相關尺度。他以為,單件快遞貨品的總價值達到6000元以上的,能夠提供個性化服務的,能達到嚴格時限和安全要求的,就可以稱為高端快遞業務。
他進一步解釋,目前高價值貨品寄送業務實際上是存在的,只是消費者不告知快遞公司,快遞公司不知曉自己在寄送高價值物品。因此,這部門服務還需要規范,并有公司來填補空缺。高端業務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以及大部門二線城市需求較大,一旦有公司正常運營,可以達到年收入300%的增長速度。不外,徐勇并不建議所有快遞企業都涉足高端業務。他以為,快遞的高端業務是有門檻的,首先其注冊資金應該達到一定水平,網絡應該全面,并向郵政治理部分交納一定保證金,而且要有保險公司與之對接,讓客戶的貨品有足夠的安全、時效保障。
來源:商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