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業何時出現爆發點?
關鍵在于打造低成本冷鏈配送模式
因為成本高,食品全程冷鏈配送一直專屬于大型商超,小便利店很難消化高額的配送成本。
要抓住這些商超、餐飲業的生意,冷鏈物流企業勢必要走出一條低成本的冷鏈配送模式。統冠物流總經理蔡文廣說,公司花了5年時間才成功走出一條低成本的冷鏈配送模式。
“我們自行設計了制冷車車廂,車內擁有2個溫度層,這樣的設計主要是針對貨量小、品種多的企業,比如為家庭宅送蔬菜水果、速凍食品等。”蔡文廣說,公司的物流基地相當于一處總配送中心,很像公交總公司覆蓋大區域樞紐,貨量集中,一些大客戶可坐專車專線,而一些小品牌就像搭公交車,剛好溫度要求一致,就順路一起走。這樣一來,小型企業也能承受冷鏈物流的成本。
蔡文廣表示,通過采用與門店誠信驗收模式,減少雙方人員對點交接時間,以前我們需要用5輛車,才能完成近100家便利店的配送,現在我們只需4輛車,相當于減少了20%的配送成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更注重食品品質。”蔡文廣認為,眼下冷鏈物流的發展已經出現曙光,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
阿里巴巴物流事業部配送總監段志國表示,阿里巴巴之所以要建立冷漣物流的綜合性平臺,就是為了給所有需要冷鏈服務的生鮮天貓賣家提供一種更大覆蓋范圍和更經濟實惠的配送模式。“我們會把發往同一條線路的冷鏈訂單進行集合,小賣家以搭順風車的方式一起運輸,然后統一配送,那么個體賣家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段志國表示,為了避免制冷車把產品運輸到目的地,空車返回的問題,公司還計劃借助平臺優勢來銜接供需,盡可能地讓制冷車在往返過程中都能載貨。
段志國表示,現在常說的冷鏈物流一般包括冷鏈倉儲、冷鏈運輸、冷鏈宅配三個環節,目前冷鏈倉儲局部過熱,攤子鋪得較大,但冷鏈運輸和冷鏈宅配卻受市場制約,依然跟不上,這導致了整個行業畸形發展,很多冷鏈企業處于虧損狀態。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工業技術進步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生鮮農產品、冷凍冷藏食品等產量和流通量在逐年增加,全社會對食品質量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發展食品冷鏈物流已成為保障消費安全、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保障。”河南雛鷹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冷鮮肉的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先后出臺《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推進食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建設冷庫及冷鏈配送中心,購置預冷保鮮、冷藏冷凍、低溫分揀加工、冷藏運輸等冷鏈設備,建設全程溫控和可追溯系統,完善冷鏈物流監管和查驗設施等。
同時該負責人預計,到2015年,全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將分別提高15%、15%、13%以上,冷庫容量將增加1000萬噸,冷藏車將增加4萬輛。“加上生產、加工、儲存、運輸、中轉、檢測進出口等配套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冷鏈物流的市場總規模將達到3千億-4千億元,發展前景廣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現在已經是發展冷鏈物流的好時機。
“杭州物流企業多,但做冷鏈物流企業還是比較少的,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農產品深加工的發展,冷鏈物流一定會迎來發展的黃金期。”杭州市物流與采購行業協會秘書長楚士昌表示,對于冷鏈行業來說,杭州市場仍有很大挖掘空間,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看來,冷鏈行業還需要時間來走向成熟,冷鏈資源也需要時間進行整合,但再過幾年,它就會爆發,成為一個極大的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