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專利戰略 將維權意識進行到底
——訪上海希世五金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志樑
上海希世五金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資企業,專業生產日本KANATSU公司的物流機械產品,并在1999年將KANATSU公司的『靜音』手推車在中國推廣銷售,2003年成功地注冊了靜音商標。至今希世生產的靜音手推車已成為手推車市場的典范,被廣大客戶接受并得到一致好評。
希世五金是由日本KANATSU公司在中國唯一全資投資的外資企業,專業生產日本KANATSU公司物流機械產品,并在中國全權總代理KANATSU公司一切物流產品。上海希世五金機械有限公司從1994年與KANATSU公司合作至今,在KANATSU公司設計、制造的模具和精良的技術工藝的保證下,生產及銷售的產品從單一小車發展到不生銹、耐沖擊、靜音的PLA系列手推車,JACK鐵板系列手推車及工業用腳輪,醫療器械及精密儀器用腳輪等。
2011年4月6日,希世五金公布了“又一份懲罰作假者的判決書”,憑借強烈的品牌意識,堅定推行專利保護戰略,希世五金在這場侵權事件中及時保護了自己的權益,并且在勝訴后更加堅定了做好規范行業發展表率的信心。
推行專利戰略
靜音手推車由塑料車板、鍍鉻扶手(可折倒、固定)、靜音腳輪(尼龍支架、鐵板支架)等組成。作為物料搬運必備的輔助工具,主要特點體現在:
走行靜音:除了車板、腳輪采用了高性能樹脂外,本產品的腳輪采用了獨特的靜音設計(專利產品),在走行中達到了靜音化。
走行輕快:由于腳輪采用了特殊的設計,減輕了始動抵抗和走行抵抗。使本產品達到了走行輕快化。
自重減輕:車板、腳輪采用了高性能樹脂(塑料),使產品的自重達到輕量化。
手推車在國外是應用極為廣泛的搬運設備,以其輕巧靈活受到各行業客戶的青睞,但目前我國的手推車產品由于腳輪質量和整體技術水平較低,仍以中低檔為主,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影響了產品的推廣應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仿冒現象時有發生,企業只有依靠專利保護,才能確保自身在產品設計、發明、改進、優化等方面投入的成本和精力所帶來的優勢,因而推行專利戰略勢在必行。
專利戰略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環境,充分利用專利情報信息,研究分析市場需求狀況,推進專利技術開發,控制獨占市場,為取得產品競爭優勢,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發展而進行總體性謀劃。專利戰略的目標是打開市場、占領市場、最終取得市場競爭的有利地位,占領市場是專利戰略目標的核心內容。
企業研發出新專利一定要積極、主動、及時地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權,以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為企業爭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同時要制定相應的專利防御戰略,避免侵權,避免泄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只有具備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是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是企業占據市場最有效最長久的保證,必要的學習借鑒是可取的,一味的模仿、復制只會讓企業喪失創新的能力,進而影響整個行業向前發展。專利是創新的體現,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把無形資產的創造置于產業基礎位置。市場競爭的主要體現在于產品質量和成本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學技術的競爭,進而是知識產權的競爭。推行專利戰略是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專利,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專利是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核心,只有建立和健全專利戰略,才能創新出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對一個企業來說,專利戰略是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營方面運用專利戰略,可以有力對抗和排擠競爭對手,以較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市場占有份額,同時也能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方面,可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得到法律保護,并能及時掌握技術的最新發展,從中借鑒尋找出自己的技術創新出路。在面臨市場激烈競爭的嚴峻形勢下,企業要在市場中求生存、圖發展,積極開展專利戰略,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研發專利的根本是不斷提高產品科技水平,使產品始終保持持續改進狀態,占據領先地位,成為行業的領軍者。專利戰略作為一個動態的戰略過程,將充分激勵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推動行業發展,改善企業技術創新的環境建設。
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僅嚴重阻礙了我國物流裝備產品的研發和技術升級,更不利于我國產品參與國際競爭。近年來,國外以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為由提出的訴訟案屢見不鮮,我們必須引以為戒。專利保護將是中國物流裝備行業提高創新能力的前提和有力保障。
希世五金在注重專利保護的同時,一直致力于手推車產品的技術研發和創新,依托KANATSU公司雄厚的技術力量,根據中國客戶的需求,希世五金不斷改進產品的功能設計。 他們正在著力研發新一代手推車,使新產品用料更少、重量更輕、裝配更方便。
樹立行業意識
2009年末,希世五金憑借靜音手推車維權成功,入選“2009年度中國物流裝備行業十大新聞”,在物流業界引起反響。何志樑認為,成功維權的真正意義并不在于官司的結果,而是在中國物流裝備行業率先樹立了堅決打擊侵權行為、維護企業知識產權的典范,對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
我國物流裝備行業起步晚、基礎弱、從叉車到貨價、輸送機、分揀機等各類物流裝備產品的生產和研發基本上都源于學習借鑒國外經驗。加之行業門檻低,企業規模和技術能力參差不齊。如果仿冒現象屢禁不止,企業被迫進行低價競爭,整個行業的發展就會難以為繼。涉足物流裝備行業十多年的何志樑對此感慨頗深,他指出,規范行業的發展需要依靠企業、行業協會、媒體等多方力量支持。最關鍵的是國家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規定,加大對仿冒現象的懲處力度,還市場一個公平的競爭空間;企業應努力做大做強,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協會應會同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監督并規范市場競爭,遏制仿冒、抄襲行為,指導企業發展方向;媒體則應充分發揮宣傳引導作用,呼吁和倡導市場秩序的建立,搭建企業間交流合作的平臺。
健康的市場環境不僅有利于我國物流裝備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國際合作,鼓勵企業積極創新,開發科技含量更高、更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從而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來源:中國物流產品網記者 胥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