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的天花板,制約著生鮮電商的發展速度。
將生鮮電商比作一個木桶,究竟能承載多大的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冷鏈物流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短板。而安鮮達能將冷鏈物流單獨做成生意,將供應鏈中每個環節拆分或打包成產品經營。
起初,安鮮達是易果生鮮支撐后端供應鏈的一個重要部門。到2015年,它已擁有6地7倉,共計6萬平方米的倉儲規模,日均產能10萬單。配送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自有站點超過100家。今年11月1日,安鮮達正式從易果生鮮剝離,以獨立公司的形式開始運轉,加速在冷鏈物流市場的發展。
安鮮達的出現,是生鮮電商供應鏈精細化分工的重要范例。這是否意味著生鮮電商們只需在前端市場打拼江山,后端供應鏈則可高枕無憂了?
安鮮達工作人員圖
供應鏈峰值要高于訂單峰值
對生鮮電商而言,供應鏈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而冷鏈物流就是生鮮電商的供應鏈支撐。以易果生鮮為例,供應鏈是開拓每一個新區域市場的第一步,以確保倉儲和自建物流能夠配合新市場推廣。
安鮮達,一個從易果生鮮原有土壤滋長的新業務。
易果生鮮聯合創始人金光磊對《天下網商》說,安鮮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與易果生鮮的發展歷程完全匹配。易果在開拓全品類、跨區域市場等關鍵節點中,安鮮達曾以重要的身份出現,并經歷時間打磨。
安鮮達的發展經歷,主要圍繞訂單、品類和區域三個要素的擴充進行加速。
易果從2005年上線之初,只有幾個水果品類。到2009年,易果實施全品類布局,從水果跨越到蔬菜、水產、肉類、禽蛋、糧油、甜點、飲料、酒類,共計3200 多個 SKU。溫度控制成為安鮮達面臨的最大考驗。其中,有溫度區間和流通環節兩個控制難點。
首先是溫區的增加。全品類的擴充,讓冷鏈由一個溫區變成多個溫區,包括常溫、冷藏、冷凍3個溫層,6個溫區,最低可達到零下60多攝氏度。溫區的增加,并非簡單的設備增加,需要整個供應鏈的溫層擴充,保證從采購到配送的每一個環節都在對應的溫層下進行作業。安鮮達全面升級溫層后,不僅增加了易果后端的硬實力,也在為后期獨立運作打下了基礎。
業內周知,冷鏈物流是跟著區域走的,判斷一個區域是否需要新增冷鏈物流基地的核心要點則是訂單量。通常,一個新區域的訂單量達到每日500到1000單時,就需要相應的冷鏈物流配套支撐。 “前端訂單是線性增長的,而后端能力是呈階梯式增長的。”金光磊對《天下網商》強調,后端承接單量的峰值必須高于前端訂單的峰值。
2015年,安鮮達一鼓作氣增開了廣州倉、成都倉、武漢倉、濟南倉和上海寶山倉總共5個倉,加上原有的北京、上海2個,7倉一共日均10萬單的承接能力,既能夠保證目前易果的銷量,同時能夠應對易果下一個財年的訂單增長速度,也為一站式冷鏈物流平臺提供了冗余。
昂貴的生意
生鮮電商的市場空間本就巨大,安鮮達的生意能夠成立的基礎有兩個:首先,安鮮達迅速填補了市場空白,其次,在慢慢發展起來的中國冷鏈物流市場中,安鮮達基礎建設較為完善。
生鮮電商對于冷鏈物流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專業化。安鮮達根據業務發展需求,將生意分為內需服務和開放平臺兩部分。
內需服務即指服務易果——易果的生意所觸及供應鏈的倉、產、配皆由安鮮達一站式完成,自有冷鏈配送網絡覆蓋上海、北京、杭州、廣州、成都、武漢、濟南、天津等中國主要城市,控制和保障給易果用戶良好的消費體驗。
開放平臺是指服務易果外的客戶——將安鮮達冷鏈物流中的每一個環節拆分成產品,根據外部客戶在品類和需求上的不同,做不同的訂制方案。比如,果品產地客戶只需借助倉儲和分揀等服務,蛋糕類商家只需要冷鏈配送服務,海鮮水產商家則對冷庫、包裝、配送都有需要。目前,開放平臺業務給了安鮮達巨大的延展空間。
安鮮達的生意能做多大?記者獲悉,2014年中國生鮮市場的規模為2.7萬億,而線上市場僅為260億,滲透率只有1%,生鮮電商發展潛力毋庸置疑。又有過市場調研,發現某平臺上的生鮮電商將產品送到用戶手中時,超過50%以上的生鮮電商并未使用冷鏈配送,足見服務生鮮電商的冷鏈物流前景之可觀。10年深耕,“易果+安鮮達”已在業內建立了高資本和技術無法彎道超車的壁壘,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冷鏈物流是生鮮電商成本結構中最重的部分。
從安鮮達的總體投入上看,除硬件的場地與冷庫外,最大的支出就是人員和系統。
安鮮達作業借助半自動和自動操作工具,主要運用在分揀和輸送方面,減少人工參與,比如空紙箱回收輸送機、空箱和包裹輸送系統等。工廠化的操作大大提高效率,也使操作程序更規范、標準更統一。
各大城市中的站點也是全程冷鏈不可忽視的環節,不僅需要中轉貨物流通,還起到暫時儲存貨物時確保三溫層不間斷的作用。而且無論是站點,還是中途運輸的冷藏車都有三溫層設置。以上海為例,安鮮達已經覆蓋上海全境的站點共有40個,平均每個站點的面積在75平方米,根據區域和實際情況劃分大小,可輕松完成輻射范圍內的樓配和宅配。
運輸車輛
沒有訂單何來供應鏈
生鮮電商的訂單是一切的基礎,也是撬動生鮮電商前進的杠桿。安鮮達與易果則是相互遞進,相互支撐。安鮮達跟著易果的單量不斷做大豐富功能,形成了一個良性的發展路徑。
雖然解決了訂單問題,但冷鏈物流還存在一些先天的痛點。
第一,生鮮電商的業務模式并未成熟,仍處于快速變化發展中。這使得冷鏈物流作為生鮮電商的配套業務,也必須保持靈活變動的狀態,導致硬件上無法一步到位,在系統化操作上提升效率和空間。
第二,全品類仍舊是大多數冷鏈物流的難點。不同的商品形態,控制不同的溫度是最大難點,對于冷鏈物流的包裝、運輸等要求都會不同,并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
第三,最后一公里。目前站點形式多樣,包括社會化眾包、自提、驛站、柜子等。但這是另一個細分行業,還處于探索期。
第四,用戶的需求沒有完全定型,對于冷鏈物流的期望值較高,而且每一個人都有個性化的需求,都會改變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方式。比如,配送方式的選擇,究竟自提還是配送;配送時間是否靈活等等。
最后,生鮮電商的行業標準還未被最后建立,冷鏈體系不夠公開透明。在目前沒有充分透明的情況下,門檻就相對較低,“兩端冷,中間化”的假冷鏈物流時有發生。目前,安鮮達采用的冷鏈監督辦法為云平臺監控,通過溫濕度實時上傳監控平臺,實現生鮮運輸儲存全流程監控。
未來,安鮮達會建立一個為生鮮電商定制的冷鏈標準倉,并將服務生鮮電商的標準通過建倉的過程落實。這些標準包括自動化配套系統和自動化設備升級等。
冷鏈物流不僅需要大而全的服務流程,還需要將供應鏈上每一個環節的服務拆分后進行雕琢打磨,這就是冷鏈物流能夠不斷提升的未來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