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物流天下
隨著我國食品行業的蓬勃發展,食品冷鏈產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但是我國冷藏鏈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并且瓶頸凸現缺乏相關的行業標準,出現食品運輸過程中不嚴格執行冷藏溫度要求,導致外觀完好而食品質量難以保證的現象。
食品冷鏈技術標準的缺失會帶來兩大問題:一是食品安全隱患,二是大量損耗導致的食品行業效率低下。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國內以往只重視源頭和終端,主抓上游生產和下游銷售,而中間環節則是一片空白:既沒有標準和要求,更沒有抽查檢驗。
冷鏈環節的溫度不穩定,會引發食品的微生物變化,盡管有時看不出來也吃不出來,只在化驗時才會顯示出來,但嚴格來說是對消費者不負責任。根據統計資料:我國平均食物年產值約為3000億美元,超過20%的食物在冷鏈物流過程中被浪費。僅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采摘、運輸、儲存等物流環節上損失率就達25%~30%,每年有總值約92.5億美元的農產品在運輸中損失,腐爛損耗的果蔬可滿足近2億人口的基本營養需求,損耗量居世界首位,而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基本控制在5%以下。歐、美、日等國食品冷藏運輸率達80%~90%,東歐國家約50%,而我國只有10%左右。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鏈,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價高居不下,一些易腐食品售價中甚至有高達7成是用來補償物流過程中損失的貨物價值。而按照國際標準,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過其總成本的50%。
行業標準缺失,已經成為制約食品冷鏈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食品冷鏈技術國家相關標準,使之與國際標準接軌尤為重要。為此,廣州大學物流與運輸研究中心主持召開了“中國食品冷鏈技術相關標準研討會”,中國制冷學會、廣州大學、安得物流公司等多家單位參加了會議,對中國食品冷鏈技術相關標準進行了研討,并安排了標準起草工作。
據中國制冷學會楊一凡副秘書長透露,由全國制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申報立項,中國制冷學會、廣州大學和安得物流公司等單位參加編制的《易腐食品保溫運輸技術要求》、《鐵路冷藏車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擬定工作于近期開展。安得物流公司總經理盧立新也介紹說,安得擁有高端的冷藏運輸設備、龐大的網絡、對流業務、專業的多式聯運、一體化服務等優勢,通過先進的冷凍機組、車載溫控儀、GPRS遠程溫度監控,保證在途溫度可控。盧立新表示,安得在食品冷鏈物流方面積累了豐富的運作經驗,這次參加食品冷鏈標準的編制,既是對安得在冷鏈物流技術方面的檢驗,也是發揮企業作用、回饋社會的良好機會。該標準將客觀反映我國目前的冷鏈技術發展狀況,規范食品冷鏈技術標準,確保食品物流質量與物流安全,更好地為行業建設服務,并提高我國食品物流行業在加入WTO后的整體競爭力。
盧立新認為,發展冷鏈物流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立足長遠穩步推進,要爭取政府的政策扶持,盡快建立食品冷鏈技術標準,運用科學的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冷藏鏈本身的科技開發和冷藏技術革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