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與粽子、月餅都屬于中國的傳統食品,但產業狀況卻大不同。
有分析報告稱,粽子和月餅已經形成了500億~800億的市場規模,誕生了諸如五芳齋粽子、安琪月餅等不少年銷售額過億,甚至幾十億的企業。
然而如今,年糕的主要生產方式和銷售模式依然為家庭手工作坊式生產、在菜市場打堆銷售。
年糕風味獨特,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既可主食亦可副食,消費群體很廣泛,加上近年來韓流涌動,韓式年糕火鍋成為受年輕一代青睞的時尚美食。
曾有業內人士做過調研:我國年糕規模大致有120億~160億,僅華東就有50億左右。一邊是落后的產業現狀,一邊是巨大的市場空間,年糕工業化到底該怎么走?

01
年糕屬于主食
年糕是中國最傳統的食品之一,尤其在江浙滬一帶,是過年必備的食品。它是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江米)或糯米粉蒸成的糕。過年吃年糕,就是取其諧音“年年高”的美好寓意。
與月餅、湯圓、水餃等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傳統食品相比,年糕還處于非常初級的發展階段。甚至,年糕應該劃歸食品的哪一個類別,也經過了幾番變動。
黃山天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豐食品”)總經理卜祥剛涉足食品行業已有20多年,比較熟悉年糕的發展歷史。
據他介紹,年糕的工業化生產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無序的作坊制作;小工廠生產;工業化階段。“2000年前后,年糕還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后來劃入了蒸煮類糕點品項,現在歸入糧食加工制品(米粉制成品)類別,屬于主食類產品。”
現在年糕依據的相關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項:SB/T 10507-2008 年糕(現行有效);DB36/T 518-2007 地理標志產品 弋陽年糕;DB31/442-2009 濕制粉類制成品衛生要求。
另有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劃歸到主食類別對年糕產業的發展是個利好。一是主食產品的攝入量可能會比較大;二是劃入主食后,以前可使用的添加劑被禁止添加,這樣會淘汰一批工藝、技術落后的小企業,有助于推動年糕的工業化進程。
雖說年糕只是食品行業的一個小品項,但在新標準下,一包不起眼的年糕要做好其實不容易。年糕的原料是大米,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大米的源產地和品種不同,原料中淀粉的結構比例也有差異,其工藝特性也就有了大差別。
02
沒有統一的工藝標準
按照專業人士的說法,做好年糕并不容易,但事實上做年糕的人可不少,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并不高。
早些年過春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自己做年糕,談不上有多高深的工藝。傳統水磨年糕的生產工藝通常包括浸泡—水磨—壓濾—打粉—蒸粉—擠壓—成型—冷卻—老化—切片等環節。
不過純手工制作費時費力,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做了,無論大小企業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機械化。一臺年糕機的售價從五六千元到四五萬元不等,而且對生產場地的要求也不高,二三十平米的屋子,一天就可以做出五六百斤產品,這也是當今林立的小作坊依然占主流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現在年糕生產依據的是商業部定的標準,而且只有衛生標準,沒有工藝標準。如此一來,幾乎每家企業的生產設備、工藝(包括殺菌工藝)都不一樣。
傳統水磨年糕生產工藝的前段工序都是一樣的。切片之后,如果幾天內售完,則直接散裝;如果要保質幾個月,就要殺菌、裝箱,做真空包裝;如果做冷凍年糕,則是包裝后直接進入速凍隧道急凍,再放進冷庫。
雖然前段工序相同,但實際生產中差異很大。
以浸泡工序為例,絕大部分企業都是人工操作,天氣情況不同,浸泡時間也不一樣;米的品種、品質不同,溫度不同,大米淀粉吸脹到飽和所需時間也不一樣。這些主要憑技師的經驗判斷,誤差自然比較大。
另一方面,目前尚無標準化的年糕生產線,所用設備均是各廠家根據自家工藝,找設備廠商定制的非標設備,因而各家產品的口感和品質也有很大差異。
據記者了解,天豐食品自行研制的年糕自動化生產線,在相同的人員配置情況下,生產效率由原來的400公斤/小時,提高到1200公斤/小時,同時蒸煮環節的蒸汽利用率也由原來的不足30%,提高到70%以上,日產能達到60~80噸。“目前整個年糕行業中,這個產量是最大的了。”卜祥剛說。

03
上規模年糕生產企業不到20家
雖然年糕歷史悠久,消費群體很大,但仍然是以江南為主的地方性產品,而且消費季節性明顯。
在華東地區,家家戶戶都有春節吃年糕的習俗,因此春節前是銷售最火爆的時候。菜市場、商超、便利店,甚至高速公路的服務區,都有現做現賣的年糕打堆銷售。
這種現做現賣的年糕一般來自家庭式作坊,幾天內賣完,價格也很便宜,散裝稱一斤2.5~3元,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真正工業化生產的年糕市場占比很低。此外,這些產品主要是傳統的切片年糕,家庭消費占大部分,餐飲配菜占一小部分。
一般情況下,家庭式作坊的年糕也只在春節這一段時間生產,沒有專門的銷售人員,最多親戚朋友幫忙賣,賣不動就降價,因為保質期短,必須盡快出貨。
“散裝年糕2.5元/斤就能買到,而真空包裝的年糕在賣場的售價為5~7元/斤,一旦做促銷,價格可以打到3.9元。除掉賣場的各種費用,以及物流、產品成本等,許多年糕企業根本不賺錢。”天豐食品副總經理錢新民感嘆道,“一旦過完年到3月份,銷量基本就沒有了。賣場會把你的排面縮小甚至撤掉。所以年糕企業都很痛苦!”
時令性強、利潤低,這些都導致年糕企業仍舊是一個細分的小眾化產品,上規模的生產企業很少,別說規模過億,達到千萬的都寥寥無幾。記者調查也發現,目前國內主要的年糕企業有黃山天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一只鼎食品有限公司、蕪湖瑞豐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幾家。
智研咨詢公司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年糕行業深度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我國年糕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尤其是浙江、江西、上海、福建等幾個省市,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到20家。2015年我國年糕產量約16.2萬噸,同比2014年的14.5萬噸增長了11.72%。
從渠道來看,規模較大的年糕廠商,基本以商超為主,產品停留在高端消費,很少涉及縣及縣以下的市場,這部分市場仍然是家庭作坊軍的“地盤”。
整體而言,各年糕生產廠家的品牌意識并不突出,品牌運作尚處于初級狀態,大多為知名度不高的區域性品牌。

04
花樣產品+韓派吃法帶動銷量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絕大多數年糕產品出自家庭作坊,特點是產品單一、生產落后、市場初級,從另一個角度講,在國家食品安全監管日益加強,消費水平升級的多元化大環境下,正規管理的規?;髽I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錢新民介紹:“從2012年開始,年糕產業有一定的增長趨勢。一個是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加強了,畢竟年糕屬于主食類,是健康產品;二是受韓劇影響,在韓國、日本,年糕的消費量都非常大。”
“正規廠家運作成本高,拿常規產品去跟農貿市場里2.5元一斤的小作坊年糕拼,沒優勢,也沒必要。”錢新民說,“必須要有新產品、新吃法、新渠道,才有出路。”
2013年,天豐食品推出了花色雜糧年糕產品,如今其品種已經非常豐富,包括五谷玉米、紫薯、南瓜等口味。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天豐食品新推出了燒烤年糕和脆皮粿,現在在市場上頗受歡迎。
福建大串想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助介紹,他的燒烤連鎖店“那些烤事”里,就引入了燒烤年糕產品,銷售利潤很不錯。“燒烤的毛利是固定的,零售毛利大概在55%~60%,現在傳統流通利潤已經壓縮到5%~14%。”劉助說,在燒烤店里,年糕還實現了全年銷售,不再受季節限制。
江西廚世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廚世伯”)則看好創意類年糕的市場前景。其總經理萬利華出身于廚師,對餐飲客戶的需求非常了解。自2013年至今,年糕已經成為廚世伯的一張名片,各種星形、心形等可愛造型的“特色手打年糕”在餐飲渠道很受歡迎。
除了燒烤年糕,劉助還看好韓派的芝士年糕等產品。“現在韓國的芝士火鍋在中國很流行,芝士年糕等韓派年糕很受年輕消費者歡迎。”劉助說,“韓派吃法比較時尚,給人的感覺是,年糕消費也提升了一個檔次。”

05
餐飲或成增量爆點
杭州瀚海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良奎也非??春媚旮猱a品。他認為,全國有很多這樣的地域性小產品,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能爆量,但現在的消費特點就是,消費者總想吃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這兩年很火的紅糖饅頭。
“現在做紅糖饅頭的不只有小企業,還有安井等大企業,整個產業已經發展起來了。我們現在做的是蘇州三角地紅糖饅頭,一個月萬把箱的銷量很輕松。”魏良奎說,“我想,年糕應該是中國米面行業的‘最后一班車’,未來五到十年,這個產業仍然能保持20%左右的增長率,如果你能跟上,很可能就會爆炸式增長。”
魏良奎分析,年糕要實現爆炸式增長,還得在渠道上下功夫。他花了一年的時間觀察這個產業,發現做年糕的經銷商,大部分都在傳統的農貿渠道,其他所謂的餐飲渠道、現代渠道等,基本都是空白。“如果將這些渠道開發出來,與現有渠道沒有任何沖突,是純增量。”
“餐飲這塊的量會成為核心爆發點。年糕的適應性強,在江浙滬以及福建等沿海地帶,熗蟹年糕就是一道很成熟的菜品,隨便一個廚師,拿到蟹塊的第一本能反應就是與年糕搭配,而且早餐也經常會用到年糕,這個市場非常大。”魏良奎表示,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居家燒菜的機會并不多,餐飲的銷量是非常大的。
杭州味冠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餐飲客戶為主的商貿公司,其總經理宋亦帆介紹,企業代理有上海一康食品有限公司的年糕產品,主要用于餐廳后廚的配菜,銷量常年都比較穩定。
錢新民也看好餐飲渠道,不過他分得更細,“韓式烤肉店、大學美食城、休閑攤點等,這些都是增量的地方”。
錢新民表示:“如果這幾年有幾個廠家一起來引導,‘年糕’這個詞經常在消費者眼前晃,就能興起。但前提是你要有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還得有人去推動。”(中華冷凍食品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