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冷鏈物流迫切需要大力發展,物流企業為何隔岸觀火?本文提出了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三位一體打造冷鏈物流的具體措施。
一、冷鏈物流的春天已經到來
(一)冷鏈市場需求空間廣闊 如果有一種物流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那么冷鏈物流必定首當其沖。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和現代生活節奏的加 快,冷鏈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大,這給冷鏈物流提供了極大的市場空間。據統計,到 2010年,我國冷飲市場的消費總量將達到 260萬噸;肉類消費,將達到1 0 000萬噸左 右,其肉類延伸制品消費將達到1300萬噸;水果總需求量將達到8000萬噸;蔬菜總需求量將達到30408萬噸;2005年,中國速凍調 制食品總產量達到350萬噸。其中,全國速凍米、面主食品增長最快,總產量達到130多萬噸,同比增長 23.68%;乳制品市場,從 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間,平均增長率為 12.1%,增速居世界第一。 醫藥、輕工、化工、電子等行業對低溫物流的需求也在增長,而這無疑需要更強大 的冷鏈物流系統作為支撐。
(二)食品安全呼喚冷鏈發力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們對 食品的安全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政府對食 品安全問題亦高度重視,陸續頒布了各種法 律、法規和標準來規范食品市場。不過,食 品物流安全仍是許多食品生產企業的軟肋, 食品腐爛變質是造成食品安全隱患和資源浪 費的主要原因。而食品安全問題的焦 點關 注,正帶動著以肉類、水果、蔬菜及水產 品、奶類為代表的食品冷鏈保鮮市場的急劇 升溫。
(三)行業競爭壓力小 我國的冷庫資源和冷藏車資源相對緊 缺。目前,我國易腐物品裝車大多在露天場所操作,冷藏運輸率約15%~20%,而國外 這一比例達到80%~90%;冷凍車只有近4萬 輛,美國有20萬輛,日本有10萬輛,我國冷 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 %左 右,而美國為 0.8%~ 1%,英國為 2.5%~2.8%,德國為2%~3%,而中國在食品上的 消費總量遠遠超過美國和日本,預計在未來 的十年里,國內的冷凍車將增加到36 .5萬 輛。作為連接生產與銷售、運輸和配送的冷鏈物流中間環節冷藏庫,根據中國制冷學會 統計資料,200 6年,我國冷藏庫容量約為 880萬噸(折成庫容積約為 3800萬立方 米),而美國 2003年冷藏庫容量就達到 8848萬立方米,相比發達國家,其冷庫人均 占有量是我國人均占有量的十幾倍。
(四)物流企業將是冷鏈物流市場競爭主體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將成為冷凍物流業的 首選。作為非核心業務,如果生產商自營冷藏物流,高投入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網絡及龐大的人力成本只服務于自身項目,并不是 生產商的明智選擇,越來越多的生產商愿意選擇能提供完整冷藏鏈的第三方物流來外包自身冷藏物流業務,現實卻很難滿足市場需 求,這勢必將催生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的快 速發展。從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市場 的需求導向以及企業長期發展來看,專業的 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是未來參與冷鏈物流市 場競爭的主體。
二、物流企業發展冷鏈物流的難言之隱
(一)運作成本高,興趣不大 由于冷鏈物流對設備、技術的高要求,造成冷鏈物流的成本較高。而在我國物流總體成本偏高、利潤偏低的情況下,很多企業 對進入冷鏈物流領域并沒有太多興趣。以蔬 菜運輸為例,蔬菜運銷大戶并不知道冷鏈 物流可大大提高蔬菜品質,但現狀就是成本 影響使用。新鮮蔬菜的低溫物流從技術保證 方面看是可以實現的,主要的癥結在冷鏈物 流的成本以及市場的準入問題。實現冷藏鏈 物流就意味著成本增加,如用冷藏車從新疆 運輸20噸葡萄運費約4~5萬元,而采用冷庫 預冷、用包裹棉被的普通車運輸,只需1.5萬 元。
(二)監管機制缺失,行業規范滯后 易腐食品的時效性要求冷鏈從產地收 購,到產品加工、儲存、運輸、分銷和零 售,直到消費者手中的各個環節具有更高的 組織協調性。人們往往認為,食品從生產地 到低溫物流冷庫或冷鏈運輸再到消費者手 中,中間只要冷庫的溫度達標,冷藏運輸過程達標,就可以保證食品的相對保質期。然 而,事實卻并非完全如此。供應商沒有把貨 物按照相應的溫度來操作。這已經不是偶然 現象,而是時常發生。
用達標的冷藏設施和不用冷藏設施相 比,成本相差很大,很多客戶寧愿冒險或用土辦法來操作,卻不愿意提高成本運用達標設施。比如有的客戶,為防止食品爛掉,只 在普通的卡車里放幾塊冰來降溫等。整個市 場比較混亂,存在很多不正當的競爭。
如何能保證每一個環節不出現問題?如 果供應商繼續把責任轉給物流商,如果一些物流商為減少成本在運輸途中不時關閉冷 氣,如果每個物流銜接部分沒有相關標準來規范,那么,某冷藏食品上標明三天的保質 期,還會是三天嗎?
(三)融資頭痛,起步發展艱難 由于冷鏈是以保證品質為目的,以保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系統,所以它比一般常溫物流系統的要求更高,更復雜, 建設投資也大。據調查,建設容量為1萬平米 的冷庫約需資金4000萬元。冷藏運輸車價格 約為30~40萬元/輛,為一般車輛價格的2~3倍。其一般用于城市配送的一個容量為16立 方米的冷藏車不加貨物的起降板〔貨物起降 板的價格一般為2萬元左右〕的價格為20多萬 元。據了解:1997年前,冷藏車廂體的價格 是1.1萬元/延長米;2000年約為9000元/延長 米,而2006年則是6000元/延長米。對于大部分物流公司來說,融資都是比 較頭痛的一件事情。例如,目前廣州地區的冷藏車根本滿足不了這個地區的冷鏈業務,也就是說有很大的發展機會,但是資金的運 作和控制則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絆腳石。而且 在拓展新的業務方面也是有困難的,這是中 小型物流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瓶頸問題。
三、三位一體打造冷鏈物流一個國家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單靠任 何一方都是難以有效推進的,它需要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通力合作。政府應當制定冷鏈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鼓勵措施,加強行業規 劃的方向性引導;行業協會應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制定并落實行業整體規劃和行業規 范;企業應根據市場規則具體運作,合力推 動中國冷鏈物流的逐步發展。
(一)政策支持
1.融資支持 對企業冷庫建設、購買冷藏車輛等給予資金支持。在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流通業發展中,設立冷鏈 物流市場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基礎設 施建設的信貸支持,減輕企業前期投入負 擔;方便冷儲企業融資。冷儲企業融資渠道 主要是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倉單質押作為 一項新興的服務項目,既可為駐場客戶提供 融資途徑,幫助其擴大經營規模;也可使物 流企業提高了增值服務水平,有關部門應為 企業開展倉單質押貸款、保兌倉業務提供便 利。要大力幫助冷鏈物流企業股份制改造, 支持其股票上市
2.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享受農業同等優惠 政策根據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特點,應將其統籌進入農業領域,給予農業同等扶持政策; 免除農副產品冷鏈物流企業營業稅。目前物 流企業運輸業務營業稅稅率為3%,倉儲業務 營業稅稅率為5%。即便統一按3%征稅,仍 然偏高,對農副產品物流應減免營業稅;享 受農業用電用水價格。維持冷鏈物流的低溫 環境需要消耗大量電能,應允許冷鏈物流企 業以農業用電計價,并根據冷庫用電特點, 按峰谷電價分時段計價。
3.協調解決冷鏈物流的運輸困難 在運輸和配送過程中,冷鏈物流業成本中過路橋費占較大比重,雖然國家高速公路 開辟了綠色通道,部分省市干道也減按60% 收費,但仍不能根本降低較高的運輸成本;要減免過路費。據企業反映,湖北過路過 橋、高速通行費占總運輸成本的1 5%~35%,有的甚至超過50%。應對農副產品物流 配送車輛在各收費站給予免費或優惠通行的待遇;增加綠色通行證發放數量。冷鏈物流 企業普遍面臨綠色通行證不足、辦理手續繁瑣的問題,對重點物流企業和試點企業應優 先頒發綠色通道通行證,在數量上也要給予 照顧;放寬農副產品配送車輛進城限制。各大中城市要作為一項惠民工程,對農副產品 冷鏈物流企業向超市、銷售點配送的車輛放寬進城時間和通行路段限制,實現方便高效 的物流配送。
(二)行業推進
1.加快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 標準化欠缺既影響監管又影響冷鏈的資源整合。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缺乏配套協調, 不利于為冷鏈各有關方面提供準確的市場動態和信息溝通,也就難以建立可靠、迅捷的 安全核查和可溯性信息系統。
要制訂強制性行業標準。上海市已公布 了冷鏈物流地方標準。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冷鏈系統技術標準,如冷鏈能損耗與效 率標準、冷鏈最佳作業操作標準、冷運食品 衛生安全標準、冷庫環境溫度與冷藏運輸溫度控制標準、易腐食品運輸車輛制冷配置標 準等,保證冷鏈物流行業規范經營。
要推行商品包裝標準。商品包裝標準是 提供高效信息的重要基礎,也是便利冷鏈中儲存、搬運、銷售的基本手段,有利于產品質量安全的追蹤,減少產品召回成本。應要 求各行業提出相關的包裝標準,包括材料標 準,標明產地、生產日期、重量、口味等, 以及轉基因等特別標識,由國家推行實施。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強有關冷鏈規則的執 行力,應該將關注點更多地延伸到除冷鏈物流以外的領域。
2.加快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 由于冷鏈是以保證易變質物品品質為目的,以保持低溫環境為核心要求的供應鏈系 統。冷鏈物流不僅要具備渠道功能,更要形 成完整體系。而我國目前冷鏈物流存在的最大問題恰恰是,完整獨立的冷鏈體系尚未成 形,冷鏈缺乏上下游的整體規劃協調。其結果是,“在低溫運輸上溫度得不到保證,常 常斷鏈,使得物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政府要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各物流企業 建設自己的管理系統、信息中心和市場交易 中心,但還沒有形成整個冷鏈物流上下游間的信息共享。行業協會可建立物流信息平 臺,促進各企業之間信息共享,增強信息的可追溯性,確保產品的質量安全。
(三)企業運作
1.服務定位合理 物流服務定位是要強化或放大某些物流功能,從而形成獨特的企業形象,其實質在 于通過合理的服務定位來取得在目標市場上 的競爭優勢,確定本企業在客戶中的適當位置,以吸引更多的物流需求。 企業擁有資源的有限性、信息的不充分性以及市場的非獨占性,決定了企業不可能 也不必要實行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企業應當也必須區分核心業務與非核心業務,集 中資源、技術與管理,通過整合與優化,在 某一領域做精做深,不斷改進與完善,通過為貨主企業提供獨特的利益與貢獻而形成自 己的比較優勢。
物流企業首先要對顧客需求、競爭對手 和自身特點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市場細分和選擇目標市場,最終確定自己的服務領域。 物流企業重點要給自己的發展明確一個方 向,同時加大支持核心業務技能組合的投人 力度,還要整合功能盡可能地滿足其所服務 領域的不同顧客的需求,增強企業的實力和競爭力,從而推動其持續發展。
2.信息系統先行 物流企業信息化的核心是以物流的基本形態中的倉儲管理及運輸管理為主要內容,向外延伸到電子商務乃至供應鏈管理平臺。 由于物流企業的服務對象是生產和銷售企 業、商貿型企業或其他類型的企業,因此, 物流企業信息化的目的是要協助其物 流業 務,實現將顧客所需的正確的產品能夠在正 確的時間、按照正確的數量、正確的質量和 正確的狀態送到正確的地點即“6R”,并使 總成本最小。作為物流企業如何實現: “6R”,無論從其本身,還是從不斷變化不 斷提高的客戶需求角度,都需要信息系統的 支持,才能實現物暢其流。
對于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企業規模不大 的中小型企業可以采取ASP信息化模式。對于有經濟實力的物流企業來說,應采取建立物流信息系統的模式。 從冷鏈現代化和食品安全出發,通過物流信息系統為冷鏈有關方面提供準確的市場動態和信息溝通,既可保證物流方向正確、 提高周轉速度,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冷鏈設 施,最大限度降低冷鏈產品成本,減少冷鏈 產品的在途時間和在途損耗。
3.市場業務拓展 物流企業一方面要提供新的附加業務,擴大業務范圍;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推陳出新,為客戶提供獨家的、或者至少是特別的 服務內容。如今的物流服務已經超出了傳統 意義上的貨物包裝、配送、倉儲或者寄存等 常規服務,由常規服務延伸而出的增值服務 正在成為物流發展的新趨勢。從國外來看, 物流增值服務已在整個物流行業全面展開。 今后的五至十年,將是我國物流企業發展的 關鍵時期,物流行業將重新洗牌,增值服務 也將成為影響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
冷鏈物流企業應與大型食品加工、餐飲 和連鎖銷售公司密切合作,充當國際國內知 名公司的儲運中心和地區供應基地,拓展和 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與客戶結成緊密的戰 略合作伙伴,提高經營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文生,冷藏鏈食品的鏈條斷在哪里[N],中國消 費報,2004-04 -20(20) [2]劉陽威,劉燁,第三方物流企業信息化建設方案 研究[J],中國儲運,2005(03):48-49 [3]謝晶,陳立偉,上海市新鮮蔬菜流通的現狀分析 [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 2005(03):346-348 [4]劉月菊,冷鏈物流不再“冷”[N],現代物流報,2006-08-07(001) [5]王小小,我國冷鏈物流現狀[EB/OL],(2007-05-21)[2008-05-04]
趙玉國 中州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