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冷庫市場需求趨勢分析來看,我國現有的冷庫容量還不夠充足。美國現有2200萬噸的冷庫,近33億立方英尺,我國現擁有冷庫是900萬噸,而中國人口是美國的五倍,中國未來的冷庫需求會很大。對于國內冷庫未來的發展,我們可借鑒到國外冷庫的現有運作模式以及發展路徑。在國外有很多公共冷庫,使用者采用租賃的形式,冷庫建設的規模擴大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近年來我國冷藏庫容量增長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按照冷庫冷藏容量,原國有企業的占總容量的2/3,以大中型冷庫為主,庫齡多在30年左右。截止去2011年,我國各類生鮮品年總量約7億噸,冰凍食品的年產量在2500萬噸以上,總產值超520億元以上。顯而易見,900多萬噸的冷庫容量還遠遠不夠。我國的各類冷藏庫,不論規模大小或功能如何,均以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到目前這種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這種建筑結構不合理,不適用于現代冷鏈物流運作模式,必須進行冷庫資源的整合和新建。
據尚普咨詢發布的《2010-2013年中國冷庫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對外貿易不斷增長,其中海產品的貿易取得了巨大發展。在我國眾多海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深海魚等海產品也相繼進入我國。這些深海產品價格昂貴、運送成本高,而且保質期短,質量要求極高,一旦變質將大大損失價值,主要用來制作生魚片的金槍魚為例,即使放在在-30℃的常規冷庫設備中儲藏,超過三個月解凍后就不能用來制作生魚片,價格因此也將大大折扣。如想要長期保存保鮮,只有在-60℃左右的超低溫中才能初步達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