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差距與發展空間
1、低價值的初級農產品占主要比重。在面臨這么大一個發展空間,2010年整個發展達到了100萬輛的規模,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規模。另外,整體汽車已經超越了1800萬,超過號稱全世界第一經濟體的北美。北美的需求量現在降到1300-1400萬,以前北美汽車總需求量最高的時候是1750萬。可以想象一下,在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土地上,有這么大汽車的流通量。但是在運輸的環節里面的落后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物流成本,從行業發展的數據來看,目前我們的物流成本只占到我們物流成本占到GDP比重跟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達到了2倍的差距,這里主要指北美、日本和歐洲。在區域經濟和整體工程技術方面落后于先進發達國家。
2、流通環節多,5%-10%,層層加價。
目前我們仍然在逐漸改變靠天吃飯的局面。我們低價格地促進農產品,吃飽的問題仍然是我們要考慮的,吃好的問題只能在局部的點上能夠體現出來。由于我們國家整個社會化的經濟體系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我們的流通環節是大家共識的一個局面。前兩天看到中央電視臺播報浙江的蚊帳運送到北京的整個變化。當然在我們的蔬菜運輸和藥品運輸里面,這個問題同樣存在,要不然我們在終端就不會看到很高的價格。
3、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我們目前整個社會成本高與我們技術的落后有關系,尤其是我們流通中的損失,這里面我羅列了一個行業所發表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到,我們的初級農產品,或者說加工農產業很大一部分價格,沒有產生在終端的零售之中,而最后是腐爛的損失被丟掉了。
4、轉移社會高成本。我們目前對汽車產品和物流行業的產業發展還沒有形成大社會化的統一體系。所以,油價、路橋費、罰款、運輸/服務稅率不統一,這些都是導致企業在整個車輛的選擇、區域的選擇、人工式模式選擇里面,都會面臨很多不想做,但又必須做的一些做法。最后的結果:第一,導致運輸的品質難以保證;第二,運輸的安全有了影響;第三,運輸的成本得不到完整的控制。
5、經營意識與行業競爭環境。從冷鏈整體來看,我們會發現在以前的市場調研和產品開發里面就會發現,我們認為冷鏈有兩種:第一,車輛普通車輛的配送量非常大。就是冷鏈流通率非常低,普通運輸車輛的使用率非常大。第二,我們所謂冷鏈產品往往是對傳統的冷庫加些冰塊來保持。另外一個就是兩頭冷凍,這也是常見的一個現象。可能大家都看過類似冰激淋的企業,他們的產品要求非常高端,整個環節都希望在期望要求的溫度范圍內。
大家可能對鹽水冰棍印象很深,像這種初級的產品,兩頭凍是可以的,就是生產廠家出來,溫度升高,出去的時候把它棟一下,然后到了終端零售商那里,放到冰柜里面凍一下也可以的。它整個的口味怎么樣是不會發生很大變化的,但是在現在這種城市化需要的產品食品結構里面,高端冰激淋如果只是出廠的時候凍一凍,中間不管,到了終端再去把它凍一下,它就不叫冰激淋。嚴格來說,它已經不算是冰激淋。
所以,我們認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基本為三個方向:
第一,集約化發展方向。(1)生產集約化(2)服務集約化(3)占有率集約化。
我們認為這是行業這種發展方式必然會對我們車輛技術的需求產生一個很大的影響。最直接一個體現,就是說我們的底盤,或者說我們的技術需求是為某些具體的行業和企業在服務的,改變目前我們向全社會提供統一產品的局面,它會深深影響開發、生產和采購。
第二,信息化發展方向。(1)運城GPS(2)溫控/封閉站臺(3)信息中心。很多企業都會成為一個全球性、全國性或區域性的企業,主要的手段是依賴信息技術,那么車輛技術必然要支持信息技術。這兩個方面必須要支持,我們目前也在一直開發這方面的一些產品。
第三、現代化發展方向。(1)大流通(2)現代化的金融管理(3)領先的行業標準。所謂大流通,就是對全社會資源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這一塊我們現在也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
頁次:2/3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