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規模連鎖超市統一配送率提至70%
占商品成本五成的流通成本有望在“十二五”大幅降低。由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供銷總社編制的《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昨日印發,提出5年內規模以上連鎖超市統一配送率達70%等一系列目標,這也是商務部公布的首個“十二五”內貿專項規劃。業內人士表示,統一配送率的提高將最大限度壓縮人工成本、環節浪費等,但由于物流企業規模化程度不高,與零售業間銜接可能還需要比較長的適應過程。
中國物流成本占GDP 17.8%
《規劃》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商貿物流服務體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際配送、農村配送有效銜接,國內外市場相互貫通的商貿物流網絡,引導和培育一批商貿物流服務主體,較好地滿足城市供應、工業品下鄉、農產品(000061)進城、進出口貿易等物流需求,并提出了量化目標:規模以上連鎖超市商品統一配送率、農村“萬村千鄉”農家店商品統一配送率分別達到70%、60%;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運輸率分別提高到20%、30%、36%;立體倉庫的總面積占倉庫總面積的40%。
而目前,我國規模以上連鎖超市統一配送率、農村“萬村千鄉”農家店統一配送率分別僅為63.4%、50%左右;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運輸率分別為5%、15%、23%;立體倉庫的總面積接近倉庫總面積的20%。
正是由于運輸環節繁縟、運輸環節浪費嚴重,目前,我國商貿物流成本占商品價格逾50%,而在農產品領域物流成本則更高,田頭的大白菜約一角錢一斤,通過菜農、蔬菜經紀人、運輸業、批發市場、零售端等五六個環節,每個環節提價10%-20%,導致最終銷售價格為1元一斤。
“這主要與我國物流節點、倉庫、碼頭、干線等硬件設施相關,也與物流企業缺乏整體規劃和管理經驗密切相關。”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商務部市場運行調控專家洪濤告訴記者,我國商貿物流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組織化程度不高;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后;商貿物流基礎設施落后,配送能力不強,且缺乏統一規劃和布局。
來自商務部的統計也顯示,去年我國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達17.8%,幾乎為發達國家一倍,這其中物流體系的不完善是主要因素。與美國相比,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數僅相當于美國的50%左右,鐵路營業里程數僅相當于美國的60%;載貨車僅相當于美國的11%。
人工費將成最大壓縮點
在《規劃》所提的目標中,規模以上連鎖超市統一配送率最受行業關注。
洪濤告訴記者,所謂規模以上連鎖超市商品統一配送率達到70%,是指超市的所有商品中有70%由專業的物流機構配送,由于專業機構的技術、管理、運輸水平較高,商品質量和流通效率都將得到很大提升,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多性價比更高的商品。而且方便政府機構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可以追根溯源,發生突發事件時進行統一調配貨源。
盡管如此,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電子商務實驗室主任王健依然認為,超市統一配送率提高到70%還存在一定的挑戰。一方面,超市跟物流企業之間對貨物標準、數據交換銜接、合作模式等都需要磨合;另一方面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以中小企業經營為主,進一步提高統一配送還需要一定的發展時間。
對此,北京某大型連鎖超市采購物流部負責人也透露,目前業內一般規模超市的統一配送比例僅為50%-60%,基本由企業自有物流配送,主要是糧油、生鮮、果蔬、日化商品等大眾、高銷量的商品,而一些特殊的、小眾的商品則不便統一配送。
“企業的配送成本約占整個超市運營成本的2%,在配送成本中,人工費用占了60%,這部分成本也將是未來統一配送后最有可能為企業節省的成本。”
專業化物流發展獲支持
盡管統一配送的好處多多,但業內人士仍然擔心,進一步提高統一配送比例之后,是否還是全部由自有配送中心配送,如果是統一的配送中心,那么這個中心的運營成本如何負擔,這些還需要看未來的整體規劃。
對此,《規劃》也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時期,將打造城區之間、城鄉之間、國際之間的物流有效銜接;支持家電、服裝、醫藥、汽車、鋼材、再生資源回收、糧食以及餐飲主食等專業化物流發展;加強應急食品、物資儲備庫的規劃建設,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管理信息系統,鼓勵大型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制度性參與應急物流保障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