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汕頭檢驗檢疫局統計,2014年,汕頭水產品出口8.01萬噸,貨值7.8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0%和12.1%,創歷史新高。新增出口國家和地區10個,出口市場擴大到50多個出口國家和地區。出口品種主要為凍養殖對蝦產品、凍魷魚產品、凍藍圓鲹(地方名叫巴浪魚)和金色沙丁魚(地方名叫姑魚)、冷藏和凍蟹肉等。
近年來,面對歐盟對我國出口的水產品采取加強港口檢查和產品溯源認證措施,取消我國大部分水產品的歐盟普惠制待遇;國內水產品加工成本不斷增加;周邊越南、印度等國家水產養殖、加工出口迅速發展,同業競爭激烈等不利因素。汕頭水產企業主動加速轉型升級,通過拉長水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在提高產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成功開發了船凍原條魷魚、冷凍(魷魚、貝柱、魚肉等)春卷蝦、面包蝦、魚糜包海鮮餡的制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及時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抓住歐盟批準汕頭水產加工企業海捕水產品的對歐盟注冊資格的契機,充分利用汕頭產中國槍烏賊迅速帶動其他水產品進入歐盟水產品市場,及時調整市場結構,積極尋求利潤增長點。
為積極協助企業擴大出口市場,汕頭局聯合當地海洋漁業部門申請歐盟恢復了對中國海捕水產品的進口,不斷加強出口水產品備案養殖基地、漁業碼頭和漁船的建設;積極推進出口水產養殖示范區建設,目前已建設出口水產品備案養殖基地40個,養殖面積7萬多畝,養殖品種涉及對蝦類、蟹類、魚類、貝類等7大類;積極開展認證工作,2014年已有11家水產加工企業獲得對歐盟海捕水產品的注冊資格,3家獲得其他國家的注冊資格;幫助企業解決在出口過程中遇到的包裝標識、資質認證、官方檢查等難題,積極為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在監管有效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該局還大膽進行業務改革,為企業提供通關便利。如根據企業管理水平、產品風險程度等因素在省內首次試行分類管理,目前已作為成功的業務模式改革在省內推廣,占當地出口額80%以上的水產品已納入分類管理,其中超過85%批次的水產品經企業自檢合格申報后,直接辦理通關放行手續,提升了檢放速度,降低了企業出口成本,大大促進了出口,受到當地政府認可和企業的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