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視點報
2010年年底,一場關于冷鏈物流的研討會在鄭州舉行,與會者除了著名行業專家,還包括眾品食品、思念集團和大用集團等50多家河南知名冷鏈物流企業代表。
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于河南冷鏈物流行業做了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外冷內熱”。不過,他們也認為河南具有發展冷鏈物流的先天優勢,但目前結構“畸形”,河南若要在冷鏈物流行業打造全國示范,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他們所謂的正常結構,也就是西方流行的,第三方物流極其發達,企業自建物流極其弱小,除了像沃爾瑪這樣的企業需要自建物流以外,其他的企業物流絕大部分都要外包。
在一些行業專家看來,因為有現成西方企業發展經驗,這種“正常”的模式是一種比較穩妥的方案,因為如果這樣走,大部分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糾正。
但是這種模式在河南生鮮食品企業家的思維里面幾乎沒有市場,一些熟知河南市場經濟實際情況的專家,似乎也更愿意和中國的企業家站在一起。
河南眾品生鮮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志剛就曾表示,因為眾品生產的是冷鮮肉,在運輸過程中都需要冷藏,而且冷藏不同于冷凍,對溫度要求很高,基本不敢外包,怕出事。
對于董志剛的表態,鄭州大學物流研究中心主任李玉民持認可的態度。
在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去年召開的一次峰會上,李玉民就表示:“之所以河南省第三方物流行業發展乏力,市場需求疲軟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他看來,之所以第三方物流市場需求長期疲軟,就是因為河南省大部分的企業不愿意把自身的物流需求分包出去,這一方面是因為河南省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則是大部分的企業都把物流看做企業發展和競爭力的重要環節,不愿管理權“旁落”。
如果說李玉民的看法過分關注微觀環境,那么河南工業大學物流研究所所長孫宏領的看法,則從宏觀的角度論證了河南冷鏈物流發展模式的合理性。
在孫宏領看來,之所以河南冷鏈物流會出現“外冷內熱”的奇怪結構,要從河南經濟發育程度來理解。雖然河南省整體的經濟發展已經不再是計劃經濟時代,但是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遺留,“大而全、小而全”的文化觀念依然影響著河南省大部分的企業。
在目前市場經濟上升時期出現的階段性道德惡化,這種觀念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在經營和競爭方案的保密,使得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對更少的不確定性。”
這個我們也可以在雙匯物流第三方業務的分布獲得明證。在雙匯的第三方服務客戶中,我們可以找到肯德基、小肥羊、永和大王、德克士、伊利、三全食品(30.40,-1.21,-3.83%)、雀巢等,但卻無法發現與其主要業務極其相關的冷鮮肉企業。
孫宏領認為,這種特殊行業發展模式卻帶來了意外的好處,這使得河南的物流發展體現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在全國令行業“聞之變色”的冷鏈物流方面,河南省農業大省和交通大省的區域優勢就十分明顯。
因此也有業界專家認為,河南冷鏈物流的結構并不“畸形”,這恰恰是依托河南區域優勢和照顧經濟發育程度的合理結構,這成功體現了市場經濟自我修正能力,也體現了行業發展結構必須由市場實際需求決定的根本規律。
在他看來,如果河南物流結構是畸形的,要培養出雙匯物流這樣具有世界級水平和服務能力的企業,簡直是沙上建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