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檢查人員自身的感覺器官機能良好,對色、香、味的變化有較強的分辨力和較高的靈敏度。
(3)非食品專業人員在檢查和鑒別感官性狀時,除具有正常的感覺器官外,還應對所選購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或對該食品正常的色、香、味、形具有習慣性經驗。
19、鑒別后的食品其食用與處理原則
鑒別和挑選食品時,遇有明顯變化者,應當即做出能否供給食用的確切結論。對于感官變化不明顯的食品,尚須借助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指標的檢驗,才能得出綜合性的鑒別結論。因此,通過感官鑒別之后,特別是對有疑慮和爭議的食品,必須再進行實驗室的理化和細菌檢驗,以便輔助感官鑒別。尤其是混入了有毒、有害物質或被分解蛋白質的致病菌所污染的食品,在感官評價后,必須做上述兩種專業操作,以確保鑒別結論的正確性。并且應提出該食品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質,闡明其來源和含量、作用和危害,根據被鑒別食品的具體情況提出食用或處理原則。
食品的食用或處理原則是在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國家、集體或個人的經濟損失,并考慮到物盡其用的問題。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種;
(1)正常食品:經過鑒別和挑選的食品,其感官性狀正常,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可供食用。
(2)無害化食品;食品在感官鑒別時發現了一些問題,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危害,但經過處理后,可以被清除或控制,其危害不再會影響到食用者的健康。如高溫加熱、加工復制等。
(3)條件可食食品;有些食品在感官鑒別后,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供人食用。如有些食品已接近保質期,必須限制出售和限制供應對象。
(4)危害健康食品:在食品感官鑒別過程中發現的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的食品,不能供給食用。但可在保證不擴大蔓延并對接觸人員安全無危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經濟價值,如作工業使用。但對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且不能保證安全的食品,如畜、禽患有烈性傳染病,或易造成在畜禽肉中蔓延的傳染病,以及被劇毒毒物或被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品,必須在嚴格的監督下毀棄。
20、食品質量感官鑒別常用的一般術語及其含義
酸味:由某些酸性物質(例如檸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產生的一種基本味道。
苦味:由某些物質(例如奎寧,咖啡因等)的水溶液產生的一種基本味道。
咸味:由某些物質(例如氧化鈉)的水溶液產生的基本味道。
甜味:由某些物質(例如蔗糖)的水溶液產生的一種基本味道。
堿味:由某些物質(例如碳酸氫鈉)在嘴里產生的復合感覺。
澀味:某些物質(例如多酚類)產生的使皮膚或黏膜表面收斂的一種復合感覺。
風味:品嘗過程中感受到的嗅覺,味覺和三又神經覺特性的復雜結合。它可能受觸覺的、溫度覺的,痛覺的和(或)動覺效應的影響。
異常風味:非產品本身所具有的風味(通常與產品的腐敗變質相聯系)。
沾染:與該產品無關的外來味道、氣味等。
味道:能產生味覺的產品的特性。
基本味道:四種獨特味道的任何一種:酸味的、苦味的、咸味的、甜味的。
厚味:味道濃的產品。
平味:一種產品,其風味不濃且無任何特色。
乏味:一種產品,其乏味遠不及預料的那樣。
無味:沒有風味的產品。
風味增強劑:一種能使某種產品的風味增強而本身又不具有這種風味的物質。
口感:在口腔內(包括舌頭與牙齒)感受到的觸覺。
后味、余味:在產品消失后產生的嗅覺和(或)味覺。它有時不同于產品在嘴里時的感受。
芳香:一種帶有愉快內涵的氣味。
氣味:嗅覺器官感受到的感官特性。
特征:可區別及可識別的氣味或風味特色。
異常特征:非產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通常于產品的腐敗變質相聯系)。
外觀:一種物質或物體的外部可見特征。
質地:用機械的、觸覺的方法或在適當條件下,用視覺及聽覺感受器感覺到的產品的所有流變學的和結構上的(幾何圖形和表面)特征。
稠度:由機械的方法或觸覺感受器,特別是口腔區域受到的刺激而覺察到的流動特性。它隨產品的質地不同而變化。
硬:描述需要很大力量才能造成一定的變形或穿透的產品的質地特點。
結實:描述需要中等力量可造成一定的變形或穿透的產品的質地特點。
柔軟:描述只需要小的力量就可造成一定的變形或穿透的產品的質地特點。
嫩:描述很容易切碎或嚼爛的食品的質地特點。常用于肉和肉制品。
老:描述不易切碎或嚼爛的食品的質地特點。常用于肉和肉制品。
酥:修飾破碎時帶響聲的松而易碎的食品。
有硬殼:修飾具有硬而脆的表皮的食品。
無毒、無害:不造成人體急性、慢性疾病,不構成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或者含有少量有毒有害物質,但尚不足以危害健康的食品。在質量感官鑒別結論上可寫成“無毒”字樣。
營養素:正常人體代謝過程中所利用的任何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
色、香、味:食品本身固有的和加工后所應當具有的色澤、香氣、滋味。
21、糧食質量感官鑒別常用術語及其含義
未熟粒:籽粒不飽滿、外觀全部為粉質,無光澤的顆粒。
損傷粒:蟲蛀、病斑和生芽等傷及胚或胚乳的顆粒。
篩下物:通過直徑20毫米的孔篩的物質。無機雜質:泥土、砂石、玻璃、磚瓦塊、鐵釘類及其他無機物質。
有機雜質:無食用價值的稻谷粒、草籽、異種糧粒及其他
有機黃粒米:胚乳呈黃色,與正常米粒色澤明顯不同的顆粒。
顏色、氣味:一批谷物的綜合色澤和氣味。
22、食用油脂質量感官鑒別常用術語及其含義
酸價:衡量油脂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指標。游離脂肪酸含量越多,酸價越高,說明油脂的質量越差。
過氧化值:油脂最初氧化的靈敏指標。過氧化值超過0.15%時,即為油脂酸敗的征兆。
溶劑殘留量:提取油脂時所用的有機溶劑正己烷等在油脂中的殘留部分。溶劑殘留多時,造成食用油脂異味大,影響食用。
棉酚:存在于棉籽油中的一種黃色色素。棉酚有游離型和結合型兩種。結合型無毒。棉酚一般是指有毒的游離型棉酚。
油脂酸敗:油脂長期貯存于不適宜的條件下,產生一系列的化學成分改變,使油脂分解出醛、酮、低級脂肪酸、氧化物和過氧化物等,造成油脂感官性狀改變,如有哈喇味等。
23、食糖質量感官鑒別常用術語及其含義
顏色:糖的外觀品質指標。白糖顏色要潔白明亮,紅糖要紅亮。糖顏色深淺與糖的純凈度有關。
晶粒:糖的顆粒結晶而言。砂糖晶粒整齊、大小一致。富有光澤、晶面明顯、晶粒松散、不粘手、不結塊。
氣味與滋味:糖應具有的正常的氣味與滋味。糖汁處理不凈則帶有異味,保管不妥則易沾污其他商品味,被微生物(酵母)污染易產生酒味和酸味。
夾雜物:糖中不應含有的外來的各種異物,如砂土、泥塊、草屑等。
24、調味品質量感官鑒別常用術語及其含義
(1)醬油色澤:普通醬油所具有的棕褐色,不發烏,有光澤。香氣:醬油應當有一定的醬香氣,無其他不良氣味。滋味:醬油咸甜適口、味鮮回甜,無苦、酸、澀等異味。生白:醬油表面生出一層白膜,是一種產氣膜性酵母菌引起的 (2)食醋色澤:食醋應具有與加工方法相適應的產品的固有色澤。氣味:食醋應具有酸甜氣味,不得混有異味。滋味:食醋應具有酸甜適口感,不澀,無其他不良滋味。霉花浮膜:食醋表面由微生物繁殖所引起的一層霉膜。
醋鰻、醋虱:食醋在生產過程中被污染,在醋中有兩種形態不同的生物存活,即醋鰻和醋虱。
(3)醬色澤:各種醬應具有的相應色澤。
氣味:各種醬的咸度適口,不澀、不酸、不苦、無焦糊味及其他異味。
25、肉類、水產食品質量感官鑒別常用術語及其含義 肉類、水產品的質量感官鑒別常用術語有色澤、粘度、組織狀態、氣味、煮沸后肉湯等指標,具體含義詳見本書中相應的肉類和水產品的質量感官鑒別章節。
26、蛋、乳及乳制品質量感官鑒別常用術語及其含義
(1)蛋
新鮮蛋:蛋殼堅固、不格窩、無裂紋。燈光透視時氣室高不超過 11毫米,整個蛋呈微紅色,蛋黃不見或略見暗影。打開后,蛋黃膜不破裂并帶有韌性,蛋白不渾濁。
血圈蛋:受過精的雞蛋,因受熱而胚盤發育,呈現鮮紅色小血圈。
血絲蛋:由血圈蛋繼續發育擴大,燈光透視蛋黃有陰影,氣室較大。打開后,蛋中有血絲。 血壞蛋:受過精的雞蛋,因受熱時間較久,蛋殼發暗,手摸有光滑感覺,燈光透視蛋黃上有黑影,將蛋打開后,蛋黃邊緣有血絲,蛋白稀薄。
孵化蛋:雞蛋貯存日久或受熱、受潮,蛋白變稀,水分滲入蛋黃使蛋黃膨脹,蛋黃膜破裂,透視時蛋黃散如云狀,打開后蛋黃白全部相混。
瀉黃蛋:由于蛋內微生物的作用或化學變化所致。透視時黃白混雜不分,全呈灰黃色。將蛋黃打開后,蛋黃、蛋白全部變稀,混濁,并帶有不愉快的氣味。
粘殼蛋(粘皮蛋、卷殼蛋、靠黃、頂殼):雞蛋經久貯未曾翻動或受了潮,蛋白變稀,蛋白密度大于蛋黃,使蛋黃上浮,粘在蛋殼上。透視時氣室大,粘殼程度輕者粘殼處帶紅色,稱為紅粘殼蛋:粘殼程度重者粘殼處帶黑色,稱為黑粘殼蛋:黑色面積占整個蛋黃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者,視為重度黑粘殼蛋,黑色面積占整個蛋黃面積二分之一以下者,視為輕度黑粘殼蛋。除粘殼外,蛋白、蛋黃界限分明,無變質發臭現象。 黑腐蛋(臭蛋、混身蛋、壞蛋):這類蛋是嚴重變質的蛋,蛋殼烏灰色,甚至蛋殼因受內部硫化氫氣體膨脹作用而破裂,透視時蛋不透光、呈灰黑色,蛋打開后蛋內混合物呈灰綠色或暗黃色并帶有惡臭味。
霉蛋:鮮蛋受潮或雨淋后發霉:僅殼外發霉,內部正常者稱為殼外霉蛋。殼外和殼膜內壁有霉點、蛋液內無霉點和霉味,品質無變化者,視為輕度霉蛋。表面有霉點,透視時內部也有黑點,打開后見殼膜及蛋液內均有霉點,并帶有霉味者,視為重度霉蛋。 蟲蛋:為寄生蟲引起的,蛋打開后,蛋白內有小蟲體。如發現血塊者不屬于蟲蛋。
流清蛋(破損蛋、流湯蛋):蛋殼受外界力量震動而破碎,蛋白流出。破口直徑小于1厘米者,視為小口流清蛋。
格窩蛋(癟頭蛋、熄嘴蛋):蛋受擠壓使蛋殼局部破裂凹小成嘴狀而蛋膜未破、蛋清不外流。
裂紋蛋(啞板蛋、癟嘴蛋):蛋受壓、碰撞,使殼裂成長破縫,將蛋握在手中相碰發出啞板聲音。
(2)乳及乳制品
這類食品質量的感官局部術語主要有色澤、氣味、滋味、組織形態等,其含義詳見本書中乳及乳制品質量感官鑒別章節。
27、飲料、糕點類食品質量感官鑒別常用術語及其含義
(1)飲料類
色澤:各種酒類和飲料應具有的相應的色澤。如白酒應是無色透明(個別的可帶有本品種特有顏色)、無沉淀,無懸浮物的液體。
香氣:各種酒類和軟飲料應具有相應的溢香氣。如白酒的香氣分為溢香、噴香、留香。一般白酒都具有本身特有的醇香。
滋味:各種酒類和軟飲料在品嘗時應體現出的本品種固有的味道。如白酒的滋味有濃厚、淡薄、綿軟、辛辣。純凈和邪味等。
(2)糕點類
回潮:糕點在存放保管期間,從空氣中吸收水氣而引起色、香、味、形的變化。
干縮:糕點在存放保管期間,失去水分,引起皺皮、僵皮、減重等,口感也發生變化。
走油:含有油脂的糕點,在存放保管期間,油分外滲,糕點失去光澤和原有風味。
變質:糕點在存放保管過程中被細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而引起品質劣變,導致不能食用。
變味:糕點在存放過程中被微生物污染,或與強烈異味的物質同貯,或由糕點內油脂氧化而產生異味,失去原味。 脫色:糕點在存放過程中失去原有的色澤而變得烏暗,特別是受日光照射后失去原有的鮮艷色澤。
蟲蛀:糕點在加工過程中原料不潔、工藝不佳,夾雜混入蟲卵發育為成蟲;或是存放過程中被昆蟲蛀蝕。
頁次:2/4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