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11日,2025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廣州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各省、市發展改革委(局),相關政府部門參加會議。廣州是全國重要的海陸空樞紐和開放門戶,于2022年入選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以通達五洲的航線、輻射內陸的通道、鏈接全球的供應鏈,肩負著服務“雙循環”的戰略使命。
本次會議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中物聯物流樞紐與園區分會、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廣州交投集團及集團下屬樞紐公司聯合承辦。會議期間,300多位業內人士深入調研廣州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的超級新星——廣州交投集團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

會議現場
打卡廣州現代綜合運輸體系新星

與會嘉賓現場調研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
大會期間,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共吸引151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運營主體單位、100個示范物流園區負責人到場調研參觀。項目優越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優勢和場地優勢,共同構成了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能夠出圈出彩的重要因素。

項目突出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產業優勢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位于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交匯處,半徑30公里內快速通達廣州經濟開發區、增城經濟開發區、中新知識城、松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全面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半導體、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生物醫藥、跨境電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樞紐內部19條道路縱橫交錯,10分鐘可以快速觸達高速路網;周邊6條高速環繞,20分鐘抵達廣州白云國際機場、30分鐘抵達廣州珠江新城,40分鐘抵達廣州各區、50分鐘抵達佛山、60分鐘抵達東莞、清遠,90分鐘抵達深圳、惠州,精準覆蓋珠三角城市高端消費群。

增城西站內嵌于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無縫銜接廣石鐵路,東西橫貫聯通京九鐵路、京廣鐵路兩大南北交通大動脈,鐵路路網聯通全國、通達歐亞。通過“公鐵海空”多式聯運,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實現空港樞紐、海港樞紐、陸港樞紐高效聯動,形成覆蓋粵港澳、鏈接全球的“半日達”運輸圈。
2021年,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成功納入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綜合貨運樞紐系統的關鍵節點,完成了廣州東部公鐵聯運從無到有、從0到1的跨越。廣東省人民政府將樞紐納入《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賦予其“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核心物流支點的精準定位。
為支持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建設,在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的大力支持下,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獲得國家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44.7億元、補鏈強鏈獎補資金4.2億元,為其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建立五大功能片區,能級持續升級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總體規劃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總規劃面積958公頃,一期工程2021年啟動,總用地面積467.88公頃,總投資447.6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交通集疏運系統、作業區等設施,其中道路總長度為20.145km,鐵路裝卸作業線6條,以及508.87萬方流通體系基礎設施,預計“十五五”期間完成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并全面投入運營。一期工程以增城西站為核心,形成配套完善的五大功能片區。各功能片區以公鐵聯運為核心,通過內部集疏運道路緊密連接,實現區域間協同配合,資源高效配置,并吸引周邊產業聚集,推動樞紐能級持續提升。
片區一:國際及區域電商轉運中心為高標倉儲和商務辦公一體化運作的核心區域。
片區二:廣東最大鐵路貨運集散地適合電商包裹、大宗貨物和集裝箱運輸,可提供一站式貨品出入境、保稅物流等服務。
片區三:國家平急兩用大倉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配備低碳節能的世界一流制冷機組,將保障生鮮、醫藥等物品的運輸存儲。
片區四:跨境電商全球交付中心主打跨境特色倉儲配套一體,與片區二鐵路口岸作業區僅一路之隔,形成“公鐵空”聯運的立體交通網絡。
片區五:廣州東部中心綜合能源服務區以創新的能源理念和先進的技術,為整個樞紐提供穩定、清潔的能源供應。
鋼鐵絲路串聯經濟動脈

廣州增城開往莫斯科班列
“轟隆隆。”清脆的鳴笛過后,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增城西站),一列滿載著中國的“名牌”火車向北駛去。班列上滿載洗衣機、油煙機、電視機、路由器等琳瑯滿目的家用家電產品。這些好產品,同樣也受俄羅斯人民歡迎。約15天后,它們將陸續抵達莫斯科百姓家中。
“因為兩地距離太遠了,卡航(公路貨運)的運力有限,以前只能走郵輪,時長往往要去到三四十天。中俄班列開通后,大約15天就能送貨到莫斯科。運輸時長大大縮短,而兩種運輸價格卻沒有明顯的差異。”俄方采購代表表示。“我們的訂單中,有超過1/3產自廣東,因此,從廣州出發的班列對我們來講是最經濟劃算的。目前,從廣州出發的中俄班列,一周就有五六次。”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2024年開行國際班列466列次,通達16個國家33座城市,班線分布歐洲、俄羅斯、中亞、東南亞,是廣東最大的國際班列平臺。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增城西站)發運國際班列
樞紐的倉儲、干線運輸、支線運輸、物流配送條件無與倫比,倉干配支一體化運作加速成形。目前,廣州交投集團正深入開展樞紐能級提升工程,計劃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倉儲、檢查、裝箱,裝車、轉運等作業環節,實施國內國際班列多式聯運流程再造,為企業提供安全、經濟、快捷的門到門物流服務。
“超級大冰箱”守護灣區菜籃子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冷鏈項目施工現場
距離國際班列集散地車程約10分鐘內的冷鏈一區現場,4棟高層冷庫已經封頂,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裝修。寬闊的空間,優越的層高,大氣的設計使得這些高層冷庫格外搶眼。即使空調等制冷設備還未完全進場,建筑內體感也依然十分清涼。未來,這四棟“超級大冰箱”將為中外“吃貨”帶來前所未有的生鮮盛宴。

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冷鏈項目效果圖
冷鏈一區總建筑面積23.87萬㎡,庫內總面積20萬㎡,項目采用了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氨+二氧化碳制冷系統,為食物均勻送冷,不會發生融凍現象。冷鏈倉為全溫區設置,滿足不同類型冷凍貨物需求:高溫冷藏區溫度設置為0℃-5℃,用于冷藏蔬果、藥品;-18℃~-23℃的低溫冷凍區用于存放雪糕、凍肉;還有-65℃的超低溫區,可以存放有特殊要求的三文魚。主體冷藏間均采用內保溫形式,保證臺風、暴雨等惡劣天氣下保溫不易受損,盡可能降低貨物、工作效率損失。
三化融合建造助力樞紐示范
在中建三局承建的冷鏈一區施工現場,一套以“快速化、品質化、智能化”為核心的融合建造體系,正打造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新標桿。依托快速建造技術,該項目僅用100余天便實現1號冷庫從開工到主體結構封頂,較常規施工工期減少15天。
智慧工地大屏上,施工現場安全、質量、進度、技術管理情況清晰呈現。現場實測數據顯示,超高大體積混凝土框架柱垂直度合格率達95.6%,抹灰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突破99.6%,品質管控標準超行業平均水平。測量機器人、地面整平機器人、抹平機器人的使用,更是提升了施工控制精度和質量水平。中建三局表示,將持續深化數字技術與工程建造的深度融合,助力新質生產力在建設領域的培育發展。
當前,廣州交投集團正加快推進片區一跨境電商一期干倉和片區三冷鏈一區建設,冷鏈一區將在今年10月底建成,庫容60萬平方米的電商轉運中心將在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集疏運道路網將于今年全部完成,B型保稅區前期工作抓緊推進。廣州交投集團真誠期待與各路友商共商大計,共同書寫物流業發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