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交通運輸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并對重點任務作了系統布局。

經過幾代人的奮斗,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而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如何突破現行我國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高服務質效,降低成本,推動現代交通的融合和飛躍,有效支撐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2020年,交通運輸部與科技部簽訂的《關于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合作協議》指明了方向:科技創新是解決交通問題的最佳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的發展,運用科技創新推進交通強國發展的需求越加強烈,提升交通網絡智能化協同管控水平,構建形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成為了全社會的需求。在對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現狀進行梳理、調研科技研發需求等基礎上,《綱要》孕育而生,從七個方面,對重點任務做出系統布局,為交通運輸領域科技創新工作指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綱要》在第四點主要任務的布局中,于第三項明確提出要推進運輸服務與組織智能高效發展,加快智慧物流技術研發應用,推動物流特別是多式聯運協同的相關智能技術研發,構建全國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臺,實現物流全程可視化、可控化、可追溯。
長期關注物流源的朋友們對此肯定不陌生,早在2015年,上海南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品牌“物流源”)通過長期深入我國經濟市場和物流行業調研就意識到,科技在現代交通領域建設中的作用,提出用現代科技為物流運作賦能的運營管理模式,并創立了“物流源平臺”。2016年隨著關鍵性技術的突破,物流源信息化網絡智能協同平臺及智能追蹤設備正式上線,上海南軟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物流全鏈條信息網絡協同平臺,真正實現物流全程可視化、可控化、可追溯,并在之后的五年間不斷創新和完善。
近兩年,國家通過政策指引讓市場認識到,科技創新是引領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變量以及用此推進物流智慧發展的決心。這肯定了物流源五年前“看得遠、看得深、看得準”的前瞻性眼光和舉措,物流源在智慧物流技術研發應用上的創新,也曾連續兩年獲得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頒發的科技進步獎。

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物流源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2018年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物流源實現了物流行業物流、信息流、證據流、資金流、票據流的五流合一并實施了無紙化安全簽收方案,不僅切實為行業內企業實現全流程物流智能化、數字化的統籌,還達到降本提質的效果;無紙化的物流也正契合了《綱要》中綠色物流的發展要求;2019年物流源追蹤設備推出了3.0版本,對物流運輸全程的監控更加透明、可控,比之快遞配送更加精細而靈敏;2020年針對冷鏈產品溫濕度監控的追蹤設備上線,對物流運輸的追溯覆蓋到冷鏈產品對運輸環境的溯源上;加之,信息網絡智能協同平臺的定期更新和功能上新,種種技術創新和產品、服務無不在展示著,這些年物流源“科交融合”賦能物流的進取心和行動。
而今,兩部委規劃綱要已明確確定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整個領域和物流行業將在政策的指引下,加快智能、高效的運輸建設,這也必將推動著各企業物流朝著信息高效協同,全程可視、可控、可追溯的智慧化、數字化方向革新。作為始終堅持以“綠色、環保、數字化物流,物流科技、科技物流”為使命,走在科技創新前沿的物流數字化技術及解決方案提供企業,物流源也將持續保持高度的社會靈敏度和創新能力,不斷地探索革新,用技術和產品為企業物流甚至整個交通領域賦能,為交通強國的建設盡綿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