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速長沙物流讀書節]《人生智慧錄》一誠勝百巧
[德]叔本華 著,胡百華 譯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一、幸福及與幸福有關的因素
(一)幸福及獲得幸福
人的幸福的直接來源,在人的內心的感受;外界盡管重要,但也只是間接的。
健康是幸福與否的決定性因素。體健力狀的乞丐比惡疾緾身的君王要快樂的多。
人生幸福的最首要的因素是我們自身的品質和性格。
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盡力發揮我們個人的品質,讓我們從事的事業,能夠用上我們的才智,并做到極致。過多的財富對我們的幸福幫助不大。
內心充實是生存的花朵和果實,它讓人能掌握自己,具有真才實學的人就有福了。
衡量一個人的幸福的依據,不僅是他得到了什么,而且是他希望得到什么。一個人要是對某些東西并不需要,他決不會覺得有所缺失,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快樂。另一些人盡管財富很多,但只要有一件他需要的東西沒有得到,而且通過努力也未目的,他也會覺得痛苦。
出于人性的弱點,人們一般都過分重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只要稍假思索就會明白,不管他人意見為何,它本身不是構成我們幸福的要素。
我們對他人的意見,無論是迎合我們或是令我們痛苦的看法,都要認真地考慮,并適度地估計相對的價值,從而盡可能地減輕我們對他人意見的高度敏感性。如果不這么做,我們就成了他人看法之下的奴隸。
認識了這樣簡單的道理,將使我們的幸福感大大增加:我們個人生活的實際情況:健康、心情、能力、收入、配偶、孩子、朋友、家庭等等,比之他人對我們的看法,其重要性何止百倍。
(二)自豪與自負
自豪(驕傲):個人對自身在某方面具有卓越價值的確信。自負:希望別人確信自身的優越。自負的人多話,自豪的人緘默。
自負的人應該明白,他所希望的得到的好感,最好的辦法是別說話,讓別人去評價。話說多了,不僅難以被確信,反而讓人覺得賣弄。
只有對自己卓越的才干和特殊價值具有堅定信念的人,才配稱為自豪。
(三)地位與榮譽
地位很重要,只要是社會需要與自己能力相稱,越高越好。然而,不適當的地位對幸福沒有幫助。榮譽是外界的良心,良心是內在的榮譽。在客觀方面是他人對自己價值的意見,在主觀方面是我們對他人意見的尊重。
要成為社會的一分子,就得做二件事:一是每人不論在何處都應該做的事;二是每個人出于自己特殊位置應該而應該去做的事。
1、公民榮譽:這是他人和社會對我們自身的這樣的一種確信;我們無保留地尊重他人的權利,永遠不會為了一已所需而用不正當或不合法的手段。這種榮譽的根本,在我們有一個永遠不可動搖的信念。
榮譽一旦表決就無從恢復,除非其喪失是源于可以原諒的錯誤。人若失信,以后不管人怎么做, 不管他身份如何,他就永遠喪失他人的信任。失信的苦果無可挽回的。
2、職位榮譽:充當任何職位的人真正地具有執行有關任務的資格。
3、女性榮譽:少女時候是純潔,嫁人以后是貞操。
前提:婦女在諸多方面要依賴男人,而男人只有一件事要依靠對方。因此,彼此互賴的安排便建立了——男人承擔女子及以后所生子女的一切需要,這是為了整個女性的福趾打算所做的安排。
任何女子打破規則,就視同背叛了整個女性。因為,如果每個婦女都這么做,整個女性的利益可就瓦解了,因此,她被當做失去榮譽的人,帶著恥辱給趕出社會。
4、男性榮譽:
這是基于婦女榮譽中的“集體精神”所帶來的產物?;橐鰧ε允谴鬄橛欣模斈腥讼蚪Y婚投降的時候,他得信守合約中的各項條款。這一方面是為條約的遵守不容廢弛,另一方也是確保在男性放棄一切之后所得到的好處,那就是對女性有所保障的獨立權。
人愈是可鄙可笑,愈喜歡說他人的壞話——塞尼卡
西塞羅說:侮辱和漫罵留下的傷痛,就是深明事理的人也覺得難以忍受。
真正欣賞自身的價值,會讓我們對于他人的侮辱真正漠不關心;如果我們無法不憎恨人家的侮辱,我們可以世故一些,有教養一些,以幫助我們隱藏憤怒。
侮辱和貶斥他人,就像輸家才是勝利者的一場打斗。
哲學是這個世界對付道德和理智上唯一大力士。讓我們希望,像醫學界能找到方法防治現代生理上的疾病一樣,哲學家也能夠靠澄清我們的思想,把關于榮譽的疾病清除。
(四)名聲及名聲的獲得
榮譽乃有關每個人在相似的情況下應有的表現,名聲所要求的品質則無法期望每個個都擁有。與榮譽相關的品質每個人都有權賦予自己的,與名聲相關的品質必得由他人承認。每個人都可以認為自己是有榮譽或操守,然而,夠資格具有名聲的人很少,只限于已獲得異常成就者。
立功的主要條件是偉大的心胸,立言的主要條件是偉大的頭腦。功業如煙云,作品可傳世。
立功要依靠運氣,既需要立功者的內在價值,也需要情境所賦予的重要性和光輝。
作品完全依賴創作家;只要作品在,其實質和價值將能保持。作品的品格愈高,評定愈困難。作家在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名聲和曙光,要依賴運氣,其作品愈為高尚和重要,其可能性愈少。
一般而言,越是可能持久的名聲,其出現的時間會遲些。因為,優秀的作品需要時間發展。某人愈是屬于全體人類,他愈是被他的同代人看不上。因為他的作品并不那簡單地適合同代人,而是在同代人之后。
哲學著作最難成名的,因為他們要達到的效果是模糊的,而從實用的觀點看,它毫無用處。
名聲躲開追求它的人,卻去追求躲開它的人。(奧索留斯)
名聲雖然難以獲得,一旦獲得之后卻容易保持。榮譽無需贏取,可就是不能喪失,只要一次不當行為,榮譽就喪失殆盡。
這些名聲如何獲得的呢?
一是把聰明應用于建構新的理論,將若干客觀事實形成新的組合。在專門領域里做出成就,在贏得同行專家認同的同時,獲得其他專業人士的羨慕。這種名聲,在大家愈是比較了解的地方,做出成就愈困難。因為有許許多多的腦子都在為這些問題在忙碌,要提出前人未曾說過的話,可能性很小,甚至是零。
二是在大家不輕易見到而需要經過幾許困難和努力才可望獲得的選題,提出新的見解的機會就大。然而,盡管不涉及多么高的智慧,但都需要鍥而不舍的努力。
三是那有擁有大智慧的人,能獨立著手解決所有難題中的難題,他可以朝各個方向發展,避免在小路上迷失,選擇艱難的學科,提出新的理論。這是些偉大的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他們在人類中不是多數。
二、 人生智慧
(一)處已之道:
1、不時把注意轉向一生的藍圖;
2、保持現在與未來的適度平衡,珍惜每一天;
3、在有限的條件下促成快樂,在經常反思中吸取經驗教訓;
4、充分自立,兼容克制,能夠享受孤獨;
5、三思而行,直面不幸,珍惜所有;
6、生活有序,抓住重點;
7、健康第一,加強鍛煉。
(二)處人之道
1、放眼前途,寬容自己;
2、記?。簺]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
3、一誠勝百巧;
4、不要指望別人適合自己,你必須適合別人;
5、不要怕說錯話,聽眾會分辨的。
6、不借錢給某人不會喪失一個朋友,借錢倒有可能,我們不會因為舉止高傲和粗心疏遠朋友,反倒因為非常和藹而殷勤而使對方變得傲慢,無法忍受,終至分手;蔑視就能獲得重視;
7、沒有人是有充分的條件自我發展。要能夠看到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
8、一個人把才智和精明表現出來,就能使自己在社會中受歡迎,你要是這么想一定還涉世未深。這就是為什么無知男人和丑陋女人總是廣受歡迎的原因。
9、有禮貌是明知的。
10、決不可辯駁任何人的見解,如果你想要你的看法被人接受,用帶感情的口吻說出來。
11、錢財被騙,得益良多,可能的話,不對任何人懷有惡意,對人生氣地說話,從你的言行顯出憎恨,是產生危險、愚蠢、可笑、凡俗的行為;說話無須強調,是明于處世之道者的老條文。
(三)如何對待世途和命運。
1、人有三種力量:智慧、能力、命運。命運在一定意義上是更具有主宰人生的力量。
2、時間決定一切,因此,要時刻向前看,要有憂患意識。
3、對待命運要保持平靜。不管命運如何降臨我們身上,不可以太高興,也不可以過分悲傷。一切皆變。悲傷之事后來證明是好事,而歡欣之事后來證明是壞事。盡其所能。甘于忍受必須忍受的事情。
三、人生的不同階段
伏爾泰:人生各年齡階段各有不同的情況,未能加以掌握將經歷所有不幸。
(一)人生的感覺:人生實際上是“現在”在不同歷史階段上的表現。
兒童的現在:生存本身就感覺到清新的喜悅,世界讓他們感到新奇的魅力。所以,兒童的歲月像一首長詩,以個別感性的形象把整個世界的本質。
青年的現在:兒童和青年時代所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是未來人生發展的大題目。所以,人生中最早歲月的經驗,奠定了我們的世界觀。這種基礎,既來自外界影響,更來自個體的靈性。
兒童和青年對未來的影響:春天的嫩葉,形狀差不多,還到了夏天之后,差別就大了。兒童和青年如同樹葉,差別不大,而到了中年,差別就大了,而且愈往前走,差別就愈大。
青年要勇敢地追求幸福,因為青年讓人有永恒的感覺。但是,青年人對現實容易不滿。不要以為“世界對人是寬容大量”的。懂得這一點,對青年人大有好處。
青春時代,我們感覺到,我們的生命宛如明媚的早上,人生如詩歌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痛苦和挫折最容易擊倒的,就是青年人。
我們要追求幸福,這是前半生的特點,如果對幸福的渴望從未獲得滿足,我們后半生就會覺得人生價值的失落。但是,幸??偸峭纯嘞喟?。老年時,我們有把握不幸的能力,而年輕時,我們比較能夠順應困難。
人生如比一幅刺繡,我們前半生所見到的是漂亮的正面,后半生看到的是不太漂亮的反面。反面盡管不太漂亮,但比較地有教育人的作用,而且能看到漂亮刺繡的針線是如何行走的。
(二)人生的感悟。
人的智力,即使是最高級的,也不能讓誰在談話中取得崇高的地位,除非他已年過四十。年紀和經驗雖然不能代替才智,卻可以勝過才智;年紀和經驗能讓一個才智最為平庸的人跟年事尚青的聰明人相抗衡。
年輕的人對世事的了解和處世之道早熟,不是好現象。只性的市儈之風最容易感染這種人。相反,那些與人交往時笨拙而且脾氣執拗,最初表現為不喑世事的年輕人,有可能形成高貴的性格。
人生如登山,青年在山之邊,老年人在山那邊,山那邊最死亡。
(三)如何使用生命
在身心健全的前提,兩種方法,如同油燈,油和燈芯的粗細,油是生命力,燈芯的粗細就是生命的使用的不同方式。
36歲以前,在使用生命力的方式上,就像在銀行里存款,最靠本金生出利息過活的人:今天把錢花了,明天還會有,36歲以后,就開始動用本金了。這就要愛惜了。否則,就會越來越窮,因此,在年輕時,也應該學會節省精力。
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特色。有人年輕時可愛,中老年讓人生厭。就看你如何經營。
年輕時,事物的表象吸引我們;年老時,思索是我們心智的主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喜愛詩歌的時代,老年偏好哲學。年輕時由外表世界的表象采取行動,年老時用思想決定行動。
然而,年輕時只要懂得一點哲學,在人生的一定階段,可以“舉一反三”,了解人生的全過程。所以,年輕人最容易創新。人生40年前好比寫出一本書的正文,之后就是寫注釋了。
年青人仍然在邪魔控制下,為他服務,甚至勞役,永無寧日。
老年人祥和愉快,因為長時期在激情的約束下,禁錮之后,他現在可以自由行動了。當然,激情是生命的真正核心。沒有了激情,生命就該退場了。只有到了暮年,才能面對欲望和恐懼不讓自己煩憂。
人的才智到年老都會減退,而且速度愈來愈快,這誠然是很可悲傷的事;但是,這是必須的,甚至是有所助益的安排,否則死亡會太難忍受,衰老就為我們做了這一準備。因此,活到耄耋之年的最大好處是安樂死——這種死亡非由疾病導致,沒有任何痛苦和掙扎。
中國傳統文化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不知言,無以知人。――孔子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
知止其所不知,至矣。――莊子
為天地立心,為生已立道,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而不廢,是謂不朽。――《左傳》
行賢去自賢而行,安往而不愛哉?――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