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的結構設施千差萬別,環境條件的變數極多,使用習慣因人而異。空調器以開停的時間比例應對各種差別與變化。空調房間的室內外溫差以5~7℃比較適宜。溫差每增加1℃,制冷量就要增加10%。以室內26℃溫度為例,環境溫度從32℃變化到38℃,室內外溫差從6℃增加到12℃,制冷量要增加到1.8倍。還有降溫速度快慢等要求。空調功率的選擇是一個較大的范圍。空調器的使用過程,包含了開機后降溫和降溫后保溫二個過程。降溫一般在開機后頭一個小時,保溫則是以后的大段時間。二者對制冷量的需求相距甚大。
通常按降溫的冷量需求來選購機型。有些地方介紹在150~250W/平米范圍中選型。推銷員害怕達不到溫度會遭投訴,顧客想多花點錢一次到位,大多數是寧大勿小的保守選擇。其實空調器選得過大害處不少。冷氣是增加了,噪聲也加大了。對居室的舒適而言,溫度與噪聲是二者同樣重要。比如二匹機裝到臥室就不合適。如果屬于“大馬拉小車”就會造成開停機的過于頻繁。我們不要以人體感覺看待機器,人體勞動一會兒,肌肉疲勞就想休息。壓縮機連續運轉時,輸入電耗與機械做功處于平衡的狀態,變頻壓縮機就是為了達到不停的目的。開開停停能源浪費,開機時的啟動大電流,停機時的電容放電脈沖,經常引發故障。
夜里氣溫轉涼,空調器的開停轉換比白天更頻繁。因忽冷忽熱變化引起殼體等部件熱漲冷縮,會發出卜卜卡卡聲;管道內的氟利昂一會兒高速流動,一會兒停機,高低壓力平衡,二者變來變去,產生各種氣流聲,在寂靜的夜里清晰煩人。所以選了過大的空調器不單是多花了錢的問題。
如果空調主要用于制冷,選型可以偏小些。若不是平頂房子的頂層,20平方米的房間使用1匹機,除了降溫稍慢一點外,大部分時間里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對空調的制熱效果有較高要求,應該選功率大一點的機型。
一般來說,空調功率與房間面積對應如下:1匹——12平方米,1.5匹——18平方米,2匹——28平方米,2.5匹——40平方米,3匹——50平方米,5匹——70平方米。
比如,面積同樣為28平方米的客廳,如果形狀是四四方方的,噪音較小的分體壁掛型空調當然是最佳的選擇,但如果房間被拉成了長條狀,就應該考慮讓風力更強、送風更均勻的柜機一顯身手了。
根據房間大小、朝向、樓層高低、居住人數決定要選購空調的功率。在朝陽、通風不好的房間應適當增加功率。
一般來說,小1匹空調適合約10平方米左右空間;1匹空調約適合15平方米以下房間;大1匹空調約適合12-2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1.5匹空調約適合15-25平方米左右空間,大1.5匹空調約適合20-30平方米左右空間;
2匹空調制冷約適合18-3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大2匹約適合21-36平方米的空間;
2.5匹空調制冷約適合27-45平方米左右的空間;
3匹空調制冷約適合50-6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5匹空調約適合7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
這里說的制冷量單位是精確到W的,并不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匹”,匹的說法太籠統,不嚴謹,制冷量自己完全可以計算出來,沒必要參考售貨員說的或者廠家給出的數據,因為具體的情況都不一樣,一刀切的說法本身就不嚴謹。在計算前,要明確一點的是:每臺空調只能調節一間房間的溫度,別指望用一臺空調調節所有房間的溫度,即不能通過打開一間房門去給另一間房間制冷或制熱,因為空調是通過空氣循環進行溫度調節的,而空調出風口就那么大,把空調累吐血也不能調節整個房間的溫度。制冷量具體計算辦法:不頂層、不西曬的房間,每平方米需要150W的制冷量,有其中一條的話,每平方米至少需要200W的制冷量,既頂層又西曬,則每平方米最少需要250W的制冷量。計算出來的制冷量再加上10%的富裕量就是最小制冷量了。只能選擇比它大的,否則,不但不能順利調節溫度,而且還會有損空調。